时间: 2025-05-07 14:0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9:49
送李中舍袭之宰南郑
梅尧臣 〔宋代〕
莫问褒中道路难,
襄阳直上几重滩。
苍烟古柏汉高庙,
落日荒茅韩信坛。
出水槎头一丝挂,
穿虹雨脚两桥残。
土风大抵如南国,
期会先时俗自安。
别问褒江的道路有多艰难,
直上襄阳要经过多少滩涂。
苍茫的烟雾中,古老的柏树旁有汉朝的高庙,
落日映照下的荒茅中是韩信的坛场。
水中漂浮的木筏上挂着一丝细线,
穿过雨中的彩虹,桥身却已破残。
这地方的风俗大致与南国相似,
希望能早日适应这里的习俗和生活。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与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黄梅”,以诗风清新著称,尤以五言诗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朋友李中舍赴南郑任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行程艰难的感慨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送李中舍袭之宰南郑》是一首富有情感与画面感的送别诗。诗人在开篇以“莫问褒中道路难”直接回应友人可能的忧虑,表现了对友人出行的关心和对艰难旅途的理解。此句不但道出了行路的艰苦,也暗示了友人赴任的荣耀与责任。
接下来的几句景物描写,采用了“苍烟古柏”和“落日荒茅”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历史悠久的氛围。通过对汉高庙和韩信坛的描绘,诗人不仅在传达地域文化的深厚,也在表达对历史的敬仰与思考。
“出水槎头一丝挂,穿虹雨脚两桥残”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描绘出水上漂流的意象,仿佛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最后两句“土风大抵如南国,期会先时俗自安”,则表现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适应的希望,也在祝愿友人在新环境中能平安顺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成功地融合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展现了对友人出行的关切与祝福,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理解,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感悟。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歌传达了希望与适应的主题,展现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韩信坛”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刘邦
B. 韩信
C. 诸葛亮
D. 项羽
诗中的“苍烟古柏”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现代化城市
B. 自然景色
C. 历史文化
D. 战争场景
“出水槎头一丝挂,穿虹雨脚两桥残”中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旅行的美好
B. 生命的无常与希望
C. 自然的和谐美
D. 友情的深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