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9:51
《风流子·秋郊即事》 —— 纳兰性德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
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这首词描绘了秋季郊外的景象,草地已经枯黄,重阳节后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回想当年在落花时节,曾经捡拾翠绿的时光,忽然听见箫声的悠扬。如今只剩下烧痕和残存的碧绿,霜降后红叶纷飞凋零。秋水映照着天空,寒烟如织,黑色的雕鸟飞舞在高空,天色阴沉,云层高耸。人生需要享乐,你知道吗?时光荏苒,白发容易爬上两鬓。与东君(指春天)说再见,心中感到无聊。算一算功名又有什么呢?我这一生的收获,不过是短衣射虎,和在西郊喝酒。便在夕阳的余晖中,倚马挥毫,写下我的所思所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字容若,号秋水,满族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纳兰性德人生中的晚期,内心充满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风流子·秋郊即事》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以“平原草枯矣”引出秋天的萧瑟,展现出一种凋零的美感,紧接着以“重阳后黄叶树骚骚”描绘了秋天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寂寞而惆怅的氛围。回忆往昔的“记玉勒青丝”,让人感受到青春的短暂与珍贵。
整首词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个人的回忆到对时光的感慨,再到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深刻的哲理。特别是“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这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感慨推向高潮,提醒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尽情享乐。
最后一句“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即使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依然保持着对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美好回忆的珍视,以及对人生享乐的渴望。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反映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追求享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重阳后黄叶树骚骚”指的是哪个季节?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回忆了哪些年轻的时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纳兰性德的《秋郊即事》更多地侧重于对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洒脱。两者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方式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