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3:43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月光如水般清澈,波纹如丝带般轻盈,几丛淡淡的烟雾缭绕在凋零的柳树旁。北方的鸿雁在一夜之间飞往南方,谁来询问倚在楼上的瘦弱身影呢?轻拈风中的絮,记录下金石般的情感,这并不是为了舞裙歌袖的欢愉。从前曾经承载过无数的扫眉愁苦,如今又背负着阁楼镜子般沉重的绣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柳如是,清代著名词人,满族人。他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而著称,常在词中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思考。纳兰性德生活在清初,社会动荡,个人经历丰富,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踏莎行·月华如水》创作于诗人对人生、爱情的思索之际,表达了他对过往的回忆与对现实的忧思。诗中描绘了月夜的宁静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踏莎行·月华如水》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思念的词作。开篇以“月华如水”引入,利用月光的清冷,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空灵的氛围。接着通过“波纹似练”与“淡烟衰柳”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景色的柔美与凋零的意象,给人一种哀愁的感觉。在“塞鸿一夜尽南飞”中,鸿雁的南飞象征着离别,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谁与问倚楼人瘦”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虽然周围有美景,但却无人问津,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寂感。后面的“韵拈风絮,录成金石”则表现出诗人对过往情感的珍重与追忆,尽管经历了许多,依旧不忘初衷。
整首词在情感上是复杂的,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月华如水”中的“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塞鸿”指的是什么鸟?
“倚楼人瘦”中“人瘦”是指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往事的追忆,但李清照更加突出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纳兰性德则更加深沉与内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