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莎行·月华如水

《踏莎行·月华如水》

时间: 2025-05-07 22:23:43

诗句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3:43

原文展示: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白话文翻译:

月光如水般清澈,波纹如丝带般轻盈,几丛淡淡的烟雾缭绕在凋零的柳树旁。北方的鸿雁在一夜之间飞往南方,谁来询问倚在楼上的瘦弱身影呢?轻拈风中的絮,记录下金石般的情感,这并不是为了舞裙歌袖的欢愉。从前曾经承载过无数的扫眉愁苦,如今又背负着阁楼镜子般沉重的绣品。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华:月光。
  • 波纹:水面泛起的波纹。
  • 淡烟:轻薄的烟雾。
  • 衰柳:凋零的柳树。
  • 塞鸿:北方的鸿雁。
  • 倚楼人瘦:倚靠在楼上的人显得瘦弱。
  • 韵拈:轻轻拈起音韵。
  • 舞裙歌袖:指欢快的舞蹈和歌唱。
  • 扫眉才:形容忧愁的才情。
  • 阁镜囊重绣:形容负担沉重的绣品。

典故解析:

  • 月华如水:描绘月光的清冷和宁静,常用于表达孤独的情绪。
  • 塞鸿:鸿雁南飞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柳如是,清代著名词人,满族人。他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而著称,常在词中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思考。纳兰性德生活在清初,社会动荡,个人经历丰富,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踏莎行·月华如水》创作于诗人对人生、爱情的思索之际,表达了他对过往的回忆与对现实的忧思。诗中描绘了月夜的宁静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踏莎行·月华如水》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思念的词作。开篇以“月华如水”引入,利用月光的清冷,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空灵的氛围。接着通过“波纹似练”与“淡烟衰柳”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景色的柔美与凋零的意象,给人一种哀愁的感觉。在“塞鸿一夜尽南飞”中,鸿雁的南飞象征着离别,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谁与问倚楼人瘦”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虽然周围有美景,但却无人问津,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寂感。后面的“韵拈风絮,录成金石”则表现出诗人对过往情感的珍重与追忆,尽管经历了许多,依旧不忘初衷。

整首词在情感上是复杂的,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华如水:描绘月光的纯净与清冷,给人一种宁静感。
  2. 波纹似练:用“练”比喻水面的波纹,显得轻盈而柔美。
  3. 几簇淡烟衰柳:几丛淡烟缭绕在凋零的柳树旁,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4. 塞鸿一夜尽南飞:鸿雁南飞寓意离别,暗示诗人的孤独。
  5. 谁与问倚楼人瘦:表达诗人的无奈与孤寂,周围无人关心。
  6. 韵拈风絮:在轻风中拈起音韵,寓意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7. 录成金石:将情感铭刻在心,如金石般永恒。
  8. 不是舞裙歌袖:强调这并不是为了欢愉的舞蹈,而是沉重的思考。
  9. 从前负尽扫眉才:过去承载过许多的愁苦与才情。
  10. 又担阁镜囊重绣:如今背负着沉重的回忆与责任。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华如水”将月光比作水,突出其清澈。
  • 拟人:“谁与问”让景物具有人情味,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词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华:象征孤独与清冷。
  • 波纹:象征变幻与柔美。
  • 淡烟:象征虚无与无常。
  • 衰柳:象征衰老与凋零。
  • 塞鸿: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月华如水”中的“华”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
    • B. 光辉
    • C. 水
  2. 诗中提到的“塞鸿”指的是什么鸟?

    • A. 雁
    • B. 鸽
    • C. 麻雀
  3. “倚楼人瘦”中“人瘦”是指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忍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往事的追忆,但李清照更加突出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纳兰性德则更加深沉与内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纳兰性德研究》:探讨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其作品。
  • 《清代词人研究》:分析清代词人的发展及影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咏怀 广支苏才翁挽词三首 新霁登周王城 打鸭 依韵和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 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 和端式上人十咏 其三 寒溪石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遮人眼目 掩屑 屮字旁的字 伶俐乖巧 新诉 戈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虎皮羊质 包含诠的词语有哪些 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犀帖 反听收视 舟字旁的字 其应若响 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孤行一意 卡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