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8:17
曾披唐史传遗烈,百战孤城迹不磨。
犄角力堪歼寇盗,殒身功已障山河。
名先李郭悬青简,血并南雷染碧莎。
此日楹间修一拜,阵云边月想悲歌。
曾经阅读唐朝的历史,传承了那份英烈的精神,虽然经历了百战,孤城的痕迹依旧鲜明。如今敌寇的力量虽可被击退,但为了保卫山河,已有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名声如同李白和郭子仪那样高悬在青天之上,鲜血染红了南方的草地。今天在庙宇的柱间恭敬地拜祭,阵中的云和边月让我想起那悲伤的歌谣。
作者介绍:王式丹,清代诗人,善于抒发爱国情怀和历史感,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国家的忧虑。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对英雄的追思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旨在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睢阳庙二首 其一》这首诗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王式丹对历史的深思和对英雄的崇敬。开篇“曾披唐史传遗烈”,诗人以个人经历引入历史,带出对唐代英雄的敬仰。接下来的“百战孤城迹不磨”,展现了历史遗留下的深刻印记,反映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怀念。
诗中描写的战斗不仅是对敌寇的抗争,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通过“犄角力堪歼寇盗”,诗人表达了对抗敌的决心,而“殒身功已障山河”则传达了英雄的牺牲精神,强调了为国捐躯的崇高理想。
中间部分的“名先李郭悬青简,血并南雷染碧莎”,运用典故,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唤起读者对李白与郭子仪的崇敬,象征着诗人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此日楹间修一拜,阵云边月想悲歌”既是对先烈的祭奠,也是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悲伤,暗示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式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历史的深刻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英烈的敬仰,揭示了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无奈,传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英雄精神的崇敬。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杜甫
B. 李白和郭子仪
C. 陶渊明
诗中提到的“青简”象征什么?
A. 诗歌
B. 英雄的名声
C. 战斗
此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与敬仰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