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5:45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
——杜荀鹤
岂为无心求上第,
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
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
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不独垂乡泪,
曾是朱门寄食身。
我并不是因为没有心思去求取高位,而是因为在京城生活困难,难以安定。
我在江南江北漫游,始终是个过客,潮水涨落间,岁月也在悄然流逝。
两岸的春雨已停,黄莺在柳树间欢唱,一楼的微风送来春天的气息。
在花前,我不仅流下乡愁的泪水,曾经我也曾在朱门里寄人篱下。
作者介绍:杜荀鹤(835年-902年),字子美,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工于律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杜荀鹤身处江南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与仕途的无奈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受当时政治动荡和个人境遇影响,诗中流露出对高官厚禄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是一首充满生活哲学的诗。开头以“岂为无心求上第”一句引出诗人对科举名利的思考,表达了他并非不求功名,而是因生计所迫,无法安心于京城的生活。接着,他用“江南江北闲为客”来描绘自己的漂泊生涯,流露出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感叹和无奈。
接下来的描写“潮去潮来老却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暗示了人事如潮水般起伏不定,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最后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花前泪水和朱门寄食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身世的自省,反映出一种浓郁的乡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构成了一个既美丽又悲凉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生活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世事的无奈,揭示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上第”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感到“难安”?
“潮去潮来”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