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6:48
寄远
作者: 杜牧 〔唐代〕
两叶愁眉愁不开,
独含惆怅上层台。
碧云空断雁行处,
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
道傍车马起尘埃。
功名待寄凌烟阁,
力尽辽城不肯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与忧愁。诗中描绘了两片愁眉,无法舒展,心中满是惆怅,独自站在高台上。看到天上雁群飞过,空中已然断绝,而红叶也已经凋零,远方的人尚未归来。边塞的信息音信全无,路旁的车马掀起了尘埃。功名的愿望寄托在凌烟阁,但即便力尽于辽城,依然不愿回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凌烟阁”是唐代的一个著名建筑,专门用来表彰功名,杜牧借此表达对功名的渴望和无奈。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才情和诗才著称,作品多以五言绝句见长。其诗风清新俊逸,富有情感,常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感慨与个人的忧愁。
创作背景:
《寄远》是在杜牧遭遇政治失意和个人情感困扰时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事业的思考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寄远》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杜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他内心的愁苦与孤独。首联“两叶愁眉愁不开”便直观地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忧伤的情绪,愁眉似乎无法舒展,寓意诗人心中的郁结。接着“独含惆怅上层台”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诗人独自一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心中满是惆怅。
中间两句“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断雁与凋零的红叶,象征着离别与失落。这里的自然景象不仅是对季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接下来的“塞外音书无信息”,则表达了对远方亲友音信全无的焦虑和无奈,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
最后两句“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结合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不甘。整首诗在感情的波动中,深刻地反映了杜牧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寄远》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牧
C. 白居易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凌烟阁”是指什么?
A. 一个山峰
B. 一个建筑
C. 一个湖泊
D. 一个城市
“红叶已凋人未来”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D.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秋夕》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孤独的感慨,尽管风格有所不同,但主题思想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