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0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02:37
塞上曲
作者: 王贞白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
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
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
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
每年只是在防备敌人,西征的日子迟早会结束。
匈奴人不再是我们的威胁,汉朝的将领只求封侯。
夕阳照射着烽火台,寒冷的号角声在戍楼上回荡。
燕然山上的字迹,男子看到之后会感到羞愧。
作者介绍:王贞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边疆战乱的思考,诗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成作于唐代,正值民族冲突频繁的时期,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塞上曲》是一首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古诗,诗中通过对西征的感慨,表达了战士们对持久战争的疲惫与无奈。开头两句“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直接点出诗人心中的忧虑,仿佛每年都在防备敌人,然而战争的结束似乎遥遥无期。接下来的“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则展示了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将领们权力欲望的讽刺,暗示在战争中获得封侯的将领们并未真正为国家的安宁而战。
夕阳下的烽火与戍楼,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画面,诗中的“寒笳咽戍楼”,不仅描绘了战士们日夜守卫的辛苦,也突显了战斗的无情。最后一句“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铭文是前人的战功,然而身为男儿的他们却未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因而感到羞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宁与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责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征”是指什么?
A. 向南方出征
B. 向西方出征
C. 向东边出征
D. 向北方出征
“燕然山上字”是指什么?
A. 战斗的胜利
B. 纪念战功的铭文
C. 诗人的家乡
D. 战士们的归宿
诗中体现了哪种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羞愧
C. 轻松与自在
D. 愤怒与抗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贞白的《塞上曲》与高适的《燕歌行》均描绘了边疆战争的主题。王贞白更侧重于表达对战争持续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而高适则突出英雄主义和归乡的情感,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