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5:44
兰陵王·临川寓舍闻筝
作者:张翥 〔元代〕
晚风恶。墙外杨花正落。秋千罢人在琐窗,犹怯春寒下帘幕。
多情倦绣作。恰了棠梨半萼。移金雁应是自调,尽寄深情与弦索。
数声白瓴雀。又歇拍多时,娇甚弹错。新声旧谱多忘却。
想红香憔悴,锦书缭邈,匆匆前度见略略。
甚如在天角。雾阁。闭银。柰梦断行云,青鸟难托。
三生书记情缘薄。记旧家歌舞,那时行乐。
桃枝人面,问酒家,负旧约。
晚风凶恶,墙外的杨花正纷纷飘落。秋千已停,人在窗内,仍然害怕春寒的寒意笼罩着帘幕。
多情的人对绣花已感到疲倦,正好棠梨的花瓣也已开始凋落。那远方的金雁,应该是自我调节,尽将深情寄托在琴弦之上。
几声白瓴雀的鸣叫,又停歇了许久,弹得太过娇嫩,反而弹错了音符。新声与旧谱早已多忘却。
想起那红香已憔悴,锦书缭绕,匆匆前次见面时的模样。
何其像是在天边的角落,雾霭笼罩,闭上银色的窗,梦断行云,青鸟也难以传信。
三生三世的书中记载的情缘薄如蝉翼。记得旧时的歌舞,那时的欢愉。
桃枝上的人面,询问酒家,背负着旧时的约定。
张翥,元代诗人,字子昂,号幽溪,籍贯不详。擅长诗词,风格细腻,情感深厚。生活在元代的动荡时代,诗作中常流露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思考。
《兰陵王·临川寓舍闻筝》创作于张翥的晚年,诗中流露出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叹。创作灵感来源于诗人临川寓舍时,窗外杨花飘落,内心的孤寂与音乐的共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厚的情感。
《兰陵王·临川寓舍闻筝》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古诗。诗的开头以“晚风恶”引入,展现了夜晚的凶狠与寒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墙外的杨花正落,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秋千罢人在琐窗,犹怯春寒下帘幕。”这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人在窗前停留,内心的惧怕与不安交织。随后的“多情倦绣作”,则暗示着对绣花这一活动的厌倦,体现了诗人情感的疲惫与对爱情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不断变化,从金雁的自调到白瓴雀的鸣叫,再到“桃枝人面”的问酒家,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美好过往的向往与遗憾。最后,诗人以“负旧约”结尾,暗示着对旧约定的回忆与遗憾,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展现了深邃的内心世界。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墙外杨花正落”是指什么季节?
诗人对往昔的感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