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31
兰陵王
作者: 郑文焯 〔清代〕
垄楸直,西向鱼山更碧。
残阳外衰草乱鸦,犹作苍茫阵云色。
归魂念报国。空识青蝇吊客。
英雄泪,长使满襟,花落荒丘委三尺。
丰碑感陈迹。剩藓墨留铭,樵采分席。
城南空见乌争食。嗟百战身世,
一抷榛莽,邯郸今古梦里驿。
眺风雨原北。哀恻。古怀积。
但乐府声流,旋凯歌寂,
啼鸰夜月悲何极。更玉树同壤,
紫庭孤笛。千秋华表,有坠露带恨滴。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山水的壮丽与苍凉,诗人在夕阳下的荒草中,看到杂乱的乌鸦,感叹这片苍茫的景象。诗人思念报国的心情,虽然识别到青蝇在吊唁亡者,但内心的英雄泪水还是湿透了衣襟,仿佛花瓣落在荒丘上。丰碑虽感动了历史的遗迹,但只留下了青苔和墨迹,樵夫们在此聚餐。城南空荡荡的,只有乌鸦在争食,诗人感叹自己经历过百战,身世如同一把杂草,邯郸的古今梦境如驿站般萦绕。眺望北方的风雨,心中感到哀伤,古老的情怀不断积累。乐府的歌声流淌,却又迅速沉寂,夜月下啼鸱的悲愁无尽。更有那玉树与同土,紫庭的孤笛,千秋华表上,露珠带着遗恨滴落。
郑文焯,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兰陵王》创作于清代,正是这一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兰陵王》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与个人情感交织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苍凉而又壮丽的氛围,诗人置身于西向的鱼山,面对残阳与衰草,感受到了一种无尽的惆怅。残阳之下,杂乱的乌鸦飞舞,仿佛在为逝去的历史鸣泣,与大自然的苍茫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在思念故国的同时,表现出对英雄的渴望与无奈,青蝇的出现象征着死亡与哀悼,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尤其是“英雄泪,长使满襟”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感怀与追忆。
而“丰碑感陈迹”的诗句则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岁月流逝,丰碑虽在,然记忆却如青苔般微弱。诗人在对古战场的回望中,感受到了一种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挽歌,尤其是“千秋华表,有坠露带恨滴”一语,将那种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情感结合得极为紧密,使得整首诗在悲伤中又透出一种深沉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历史的感叹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种苍凉而又深沉的情感。
郑文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青蝇”象征什么?
A. 无情
B. 死亡与哀悼
C. 自由
D. 战争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爱情的向往
B. 对历史的感叹与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郑文焯的《兰陵王》更加沉重与苍凉,李白在欢快中提倡人生的及时行乐,而郑文焯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对故国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