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8:20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我登上碣石山的亭子,远远地望见黄金台。
四周的丘陵都被高大的树木遮挡,燕昭王如今在哪里呢?
他的霸业如今已经结束,我不禁驱马回归故里。
燕昭王(公元前319年-公元前279年)是燕国的一位著名君主,他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国力,曾经被称为“霸主”。诗中提到的“黄金台”是燕昭王时期的象征,其霸业与辉煌已成往事,作者通过怀念燕王的辉煌时代,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宗,唐代诗人,以豪放、清新见长,尤其擅长古体诗。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创作于陈子昂游览碣石山时,对燕昭王的感慨。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伟大事业的追思与对时局变化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燕昭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中陈子昂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开篇“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诗人站在高处,目光远眺,既有自然的壮丽,又引出了历史的回忆。随着诗句的深入,丘陵与乔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无奈。“昭王安在哉”更是将读者的情感引向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发出对燕昭王辉煌事迹的追问与思索。最后的“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总结,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惋惜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且深刻,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紧凑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体现了陈子昂对历史的敏感以及对理想的执着。
整首诗围绕燕昭王的辉煌与历史的兴衰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索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对理想与权力的追求与失落。
碣石馆位于哪个方向?
“昭王安在哉”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霸图”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