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5:18
祝英台近 其九 烧香词
作者:李符 〔清代〕
筑歌台,垂酒幔。长在暮春半。
金屋人归,系艇绿芜岸。
迎神一部西厢,分明听说,看过了佳期才返。
隔花见。近水纱碧如烟,隐隐玉钗粲。
猜谜投琼,纤手戏青案。
正闻负釜槐阴,提壶柳浪,泥滑滑数声催散。
在春末的傍晚,搭起歌台,垂下酒幔。
金屋中的人儿归来了,船系在绿草岸边。
迎神的仪式在西厢进行,听说佳期已过才归来。
隔着花儿相见,水边的纱帐如烟般轻柔,隐隐约约看见她的玉钗闪烁。
在猜谜和投掷琼珠的游戏中,纤手轻轻拨弄青色的案几。
正听见在槐树阴影下提着壶的声音,柳浪间泥地滑滑的,几声催促散去。
作者介绍:李符,生于清代,性格洒脱,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一场迎神的盛会,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祝英台近 其九 烧香词》是一首描绘春日宴会场景的诗作,诗中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开篇的“筑歌台,垂酒幔”,既描绘了热闹的场面,又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接下来的“金屋人归,系艇绿芜岸”,则把个人的幸福与自然的美景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图景。
诗中“迎神一部西厢”的仪式感,体现了文化传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诗人通过隔花见和近水纱碧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反映了爱情的朦胧美。尤其是“隐隐玉钗粲”,不仅展现了女性的优雅,也暗示了爱情的微妙与神秘。最后的“泥滑滑数声催散”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自然的生活状态,仿佛一切都在流动中,留下了无尽的回忆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日宴会的赞美,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屋”主要指什么?
A. 住宅
B. 学校
C. 酒店
D. 花园
“隔花见”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亲密
B. 神秘
C. 背叛
D. 失落
诗中提到的“提壶柳浪”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忧伤
B. 忙碌
C. 轻松
D. 寂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