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8:06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
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
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
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
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
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
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
太息终晨漏,企我归飙遇。
久在外任,迷失在遥远的水乡,面临辽阔的河流,总是感到恐惧。
只好在街边的亭子稍作停留,面临险阻的旅程。
细雨霏霏,迷雾笼罩山岫,江上雾气弥漫。
时而凉风习习,吹动着树叶,水波荡漾,流动着奔涌的趣味。
心中愁苦加重,抚头细思,向东南方凝望。
茫然站在荒野,四周尽是萧瑟的景象。
回风拂动江水,寒意使得树木摇动。
长叹不已,直到晨光漏下,期盼能与归途的风相遇。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孟词,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尤以五言诗见长,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作品多涉及离别、思乡等主题。
此诗写于鲍照在外任期间,他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前路的惧怕,表达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焦虑。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常见,许多文人因战乱与政治动荡而不得不远离故土,内心充满了对归乡的渴望。
《还都道中诗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鲍照在外任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霭霭”、“江上雾”、“流荐浪”等,营造了一种迷离而又惆怅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外界的环境,同时也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诗的开头就以“久宦迷远川”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因宦游而产生的迷惘与不安。接着,细致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恐惧,使读者感受到那种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孤独。在“时凉籁争吹”中,诗人通过自然的声音将心中的愁苦加以扩展,表现出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太息终晨漏,企我归飙遇”结束,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渴望与期待。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普遍存在,鲍照通过个人的体验将这种普遍情感具体化,使人倍感共鸣。
该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对故乡的思念、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归乡的渴望。鲍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当时文人普遍的情感状态。
诗中“久宦迷远川”中的“宦”指的是什么?
“时凉籁争吹”中“籁”指的是什么声响?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