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8:32
鲁客事楚王,怀金袭丹素。
既荷主人恩,又蒙令尹顾。
日晏罢朝归,舆马塞衢路。
宗党生光辉,宾仆远倾慕。
富贵人所欲,道得亦何惧。
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
伐木清江湄,设罝守毚兔。
鲁地的客人侍奉楚王,心中怀抱着金光闪闪的希望。
既然得到了主人的恩惠,又受到了令尹的关照。
日头西下,朝政结束归家,车马满路。
家族的光辉显现,宾客们都为之倾慕。
富贵是人们所向往的,得到这些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南国有位儒生,迷失在方寸之间,独自沉沦。
在清澈的江边伐木,布置陷阱守候兔子。
作者介绍:鲍照(约 414—466 年),字明远,号青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骈文见长,作品多以抒情、咏物、咏怀为主,表现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社会风气复杂,文人多寄情于山水田园,或寄望于权贵。鲍照在诗中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鲍照的《拟古诗八首 其一》通过对鲁客和楚王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情与权力斗争的社会背景。诗的开头便设置了一个典型的场景,鲁客在楚王身边,象征着志向与抱负。怀金袭丹素的意象,强烈表现了对名利的渴望,暗示了文人志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清晰地描绘了一个繁华热闹的场景,日晏罢朝归,舆马满路,显示出权利与财富的吸引力。宗党生光辉、宾仆远倾慕则进一步强调了家族与社会地位的影响力,以及人们对成功的向往。
然而,诗的最后几句转为沉思。南国的儒生迷方独沦误,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与前面的富贵形成鲜明对比。伐木清江湄的意象则暗示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尽管身处繁华,却向往简单与宁静。
整首诗在对比中深刻揭示了人世间的种种选择与无奈,展现了鲍照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形成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反差,通过对比展示出权力与理想的冲突。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名利与理想的关系,反映出人在追求权势、财富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自我,最终向往简单与真实的生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鲍照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诗中“鲁客”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