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1:35
四明万丈崖,佳气蒸氤氲。
融结固有在,特起谁如君。
丹霄舞飞霞,青春蔼奇芬。
目下开五色,剩把天香分。
飘飖忽自得,盘薄蓬海滨。
无复出岫想,傲睨黄埃尘。
秋台挟明月,驱驰下东鄞。
谈言邑庠旧,教事非易新。
诗书堕寂寞,衿佩苟朝曛。
欲借肤寸阴,化为无边春。
胡为乎水雷,珍重经纶屯。
何当自山川,流动志气神。
扇之月旦评,推以天风轮。
终然难卷藏,快睹本色真。
词章要织组,手有锦绣纹。
道义在培植,身为枝叶根。
须知大造化,不问官卑尊。
因思杜先生,如古王河汾。
宙宇非不宽,乡里乃急亲。
贤躅渐寥邈,凛凛哉斯文。
吾为石云贺,亦以勉石云。
在四明山的万丈悬崖上,清新的气息蒸腾缭绕。
这融汇的气息本就存在,谁能如你这般独特。
丹霞在天际飞舞,青春洋溢着奇异的芬芳。
眼前五色花开,只剩下把天香分享。
我飘然自得,乘风而至海滨。
再也不愿想起山中的世俗,傲视那尘埃。
秋天的台上明月高悬,奔向东鄞。
谈及我们邑里旧事,教导之事并非易新。
诗书沉寂,衣襟佩带着朝霞。
想借一寸光阴,化作无尽的春天。
为何在水雷之下,珍惜这经纶。
何时才能在山川间,流动我的志气神采。
如同扇动月旦评的风,推着天风轮旋转。
最终难以卷藏,快意地见到真实的本色。
词章需要精心织造,手中有如锦绣的纹路。
道义在培植,身为枝叶根基。
须知大自然的造化,不问官位的高低。
因此想起杜先生,像古代的王河与汾水。
宇宙并不狭窄,故乡却仿佛近在咫尺。
贤者的足迹渐渐稀少,文雅的气质凛然在前。
我为石云而贺,也以此激励石云。
作者介绍: 陈著,南宋时期的诗人,风格清新脱俗,诗作多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著任吴伯秀县尉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
《应吴伯秀县尉》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个人理想的诗作。全诗以四明山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作者对清新气息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丹霄舞飞霞”和“目下开五色”,展现了作者对青春和美好生活的渴望。诗的后半部分则回归现实,探讨了教育与文化的重要性,指出诗书之道并非易事,借此表达对社会教化的深思。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了道义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字句的精炼与形象的生动,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深邃与思想的广阔,展现了宋代诗人的风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教育与社会责任的思考,强调了道义与修身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四明”指的是哪里?
A. 浙江
B. 江苏
C. 四川
答案:A
诗中“丹霄”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云霞
B. 夜空
C. 河流
答案:A
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追求?
A. 权力
B. 自然与理想生活
C. 财富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