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离京后作七首

《离京后作七首》

时间: 2025-04-26 21:52:59

诗句

过雨陂塘处处深,南风萧艾欲成林。

道边拾穗行歌者,亦有丰年一饱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2:59

原文展示:

过雨陂塘处处深,南风萧艾欲成林。道边拾穗行歌者,亦有丰年一饱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经过雨水的滋润,池塘处处水深,南风吹拂下,艾草茂盛几乎要形成树林。路旁拾穗边走边唱的人们,心中也怀有丰收年景的满足感。

注释:

  • 陂塘:池塘。
  • 萧艾:艾草,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 拾穗:捡拾收割后遗留在田里的谷穗。
  • 行歌者:边走边唱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此诗可能作于作者离开京城后的某次旅途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离开京城,远离政治中心后,对田园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年景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池塘和南风中艾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丰饶。诗中的“过雨陂塘处处深”描绘了雨后的景象,池塘水深,充满了生机。“南风萧艾欲成林”则进一步以艾草的茂盛来象征自然的繁荣。后两句“道边拾穗行歌者,亦有丰年一饱心”通过对拾穗者的描写,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年景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雨陂塘处处深”:雨后,池塘水深,处处充满生机。
  2. “南风萧艾欲成林”:南风吹拂下,艾草茂盛,几乎要形成树林。
  3. “道边拾穗行歌者”:路旁,拾穗的人们边走边唱。
  4. “亦有丰年一饱心”:他们心中也怀有丰收年景的满足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南风萧艾欲成林”中的“欲成林”赋予了艾草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形象生动。
  • 象征:艾草的茂盛象征自然的繁荣和丰收的年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年景的期盼。诗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都充满了生机和喜悦,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丰饶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陂塘、南风、萧艾、拾穗、行歌者。
  • 详细解释:陂塘象征自然的生机,南风带来温暖和生长,萧艾的茂盛象征自然的繁荣,拾穗和行歌者则代表了简朴的生活和对丰收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萧艾”指的是什么? A. 艾草 B. 萧条的艾草 C. 风吹动的艾草 D. 茂盛的艾草
  2. 诗中“道边拾穗行歌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孤独 C. 喜悦 D. 忧郁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 对政治的失望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耒的其他田园诗,如《秋日田园杂兴》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描写。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隐逸山林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耒诗集》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

相关查询

咏史 留别岑参兄弟 岳阳别李十七越宾 上马当山神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 杂兴 送朱越 卢溪主人 别李浦之京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色字旁的字 素书 斗字旁的字 包含矮的词语有哪些 虬盖 喜子 物至则反 臣字旁的字 暗将 般输 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手字旁的字 包含群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独行其是 削衣贬石 撩火加油 女貌郎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