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菩萨蛮(感旧)

《菩萨蛮(感旧)》

时间: 2025-05-07 16:01:52

诗句

玉笙不受朱唇暖。

离声凄咽胸填满。

遗恨几千秋。

恩留人不留。

他年京国酒。

泫泪攀枯柳。

莫唱短因缘。

长安远似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1:52

原文展示:

菩萨蛮(感旧)
作者: 苏轼

玉笙不受朱唇暖。
离声凄咽胸填满。
遗恨几千秋。
恩留人不留。
他年京国酒。
泫泪攀枯柳。
莫唱短因缘。
长安远似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旧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玉笙”不再感受到“朱唇”的温暖,离别的声音凄凉,心中充满惆怅。遗留下的怨恨已经有千秋之久,而恩情却只留给了人,却不留给自己。未来在京城饮酒时,泪水会流淌,手攀着枯萎的柳树。不要再唱那短暂的因缘,因为长安的距离就像天那么远。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笙:一种乐器,指的是用玉制成的笙,象征清丽的声音。
  • 朱唇:红色的嘴唇,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凄咽:悲伤而哽咽,形容离别的声音。
  • 遗恨:留下的恨意。
  • 京国酒:指京城的美酒,代表繁华的饮宴。
  • 泫泪:流泪。
  • 枯柳:枯萎的柳树,象征孤独和衰败。
  • 短因缘:指短暂的缘分。
  • 长安:古代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象征着遥远与繁华。

典故解析: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象征着繁华与希望,而在此处则与离别的孤独形成对比。诗中提到的“枯柳”不仅象征着凋零的爱情,也体现了时间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对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菩萨蛮(感旧)》创作于苏轼被贬期间,经历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渴望。

诗歌鉴赏:

《菩萨蛮(感旧)》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苏轼对往昔情感的怀念。词的开头便以“玉笙不受朱唇暖”引入,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乐器的声音无法再感受到温暖,象征着失去的爱情和温情。接下来的“离声凄咽胸填满”,更是将这种孤独感和悲伤推向高潮,离别的声音在心中回响,无法释怀。

“遗恨几千秋,恩留人不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的悔恨与无奈,爱情的短暂与恩情的持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而“他年京国酒,泫泪攀枯柳”,将思念与孤独结合在一起,未来的聚会难以再现往日的欢愉,泪水与枯柳的意象则增强了情感的沉重感。

最后一句“莫唱短因缘,长安远似天”,则是对短暂缘分的无奈与放下,长安的遥远象征着难以再回的过去,给人以深深的叹息。这首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的真挚,展现了苏轼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旧情的依依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笙不受朱唇暖:乐器无法再感受到情感的温暖,象征着失去的爱情。
  2. 离声凄咽胸填满:离别的声音让心里充满了悲伤。
  3. 遗恨几千秋:遗留下来的怨恨已持续了千秋,时间的流逝也未能消解。
  4. 恩留人不留:感情仍在,但人却已离去,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
  5. 他年京国酒:未来在京城饮酒时,暗示再聚的忧虑。
  6. 泫泪攀枯柳:眼泪流淌,手搭着枯柳,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7. 莫唱短因缘:劝说不再唱短暂的缘分,表达对短暂情感的无奈。
  8. 长安远似天:长安的遥远如同天际,象征着难以再回的过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器的声音与温暖联系,暗示爱情的失去。
  • 对仗:如“恩留人不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意象:枯柳象征着衰败的爱情,泪水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日情感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笙:象征美好而失去的音律。
  • 朱唇:代表温暖与美丽,暗指爱人的亲密。
  • 离声:离别的声音,代表痛苦的回忆。
  • 泫泪:泪水象征无尽思念。
  • 枯柳:象征孤独与衰败,暗示爱情的凋零。
  • 长安:象征繁华与遥远,反映对往昔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玉笙不受朱唇暖”中“朱唇”指的是谁?

    • A. 男性
    • B. 女性
    • C. 朋友
    • D. 亲人
  2. 诗中提到的“枯柳”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衰败与孤独
    • C. 快乐
    • D. 友谊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离别与思念
    • C. 自然风光
    •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但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苏轼的豪放形成对比。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同样表达离别的惆怅,但其用词更为直接,情感更加激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李清照词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忆王孙 幽州雪霁翰林诸公分韵得明字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五 幽州歌 金陵 秋日酬王昭仪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七 永康军 月夜拟李陵诗传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音字旁的字 简断编残 水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几榻 仰事俯畜 六开头的成语 绥绳 知鱼之乐 连衽成帷 三贤十圣 畅行无碍 行则思义 笑嘻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