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1:52
菩萨蛮(感旧)
作者: 苏轼
玉笙不受朱唇暖。
离声凄咽胸填满。
遗恨几千秋。
恩留人不留。
他年京国酒。
泫泪攀枯柳。
莫唱短因缘。
长安远似天。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旧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玉笙”不再感受到“朱唇”的温暖,离别的声音凄凉,心中充满惆怅。遗留下的怨恨已经有千秋之久,而恩情却只留给了人,却不留给自己。未来在京城饮酒时,泪水会流淌,手攀着枯萎的柳树。不要再唱那短暂的因缘,因为长安的距离就像天那么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象征着繁华与希望,而在此处则与离别的孤独形成对比。诗中提到的“枯柳”不仅象征着凋零的爱情,也体现了时间的无情。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对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菩萨蛮(感旧)》创作于苏轼被贬期间,经历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渴望。
《菩萨蛮(感旧)》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苏轼对往昔情感的怀念。词的开头便以“玉笙不受朱唇暖”引入,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乐器的声音无法再感受到温暖,象征着失去的爱情和温情。接下来的“离声凄咽胸填满”,更是将这种孤独感和悲伤推向高潮,离别的声音在心中回响,无法释怀。
“遗恨几千秋,恩留人不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的悔恨与无奈,爱情的短暂与恩情的持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而“他年京国酒,泫泪攀枯柳”,将思念与孤独结合在一起,未来的聚会难以再现往日的欢愉,泪水与枯柳的意象则增强了情感的沉重感。
最后一句“莫唱短因缘,长安远似天”,则是对短暂缘分的无奈与放下,长安的遥远象征着难以再回的过去,给人以深深的叹息。这首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的真挚,展现了苏轼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旧情的依依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日情感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玉笙不受朱唇暖”中“朱唇”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枯柳”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