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6:56
枯木嵌空微黯淡,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
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庞公?此诗为沈辽作。
据文意当为两首诗讹成,现据外集分。
外集题第二首为《戏书》。
?襄阳庞公少检束,白发不髡亦不俗。
世所奔趋我独弃,我已有馀彼不足。
鹿门有月树下行,虎溪无风舟上宿。
不识当年捕鱼客,但爱长康画金粟。
杜口如今不复言,庞公为人不曲局。
东西有人问老翁,为道明灯照华屋。
五言七言正儿戏,三行五行亦偶尔。
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群卉。
四十年来同幻事,老去何须别愚智。
古人不住亦不灭,我今不作亦不止。
寄语悠悠世上人,浪生浪死一埃尘。
洗墨无池笔无象,聊尔作戏悦我神。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56
苏轼《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
枯木嵌空微黯淡,
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
谁为听之谁为传。
风流岂落正始后,
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山黄菊平生事,
无酒令人意缺然。
庞公此诗为沈辽作。
据文意当为两首诗讹成,
现据外集分。
外集题第二首为戏书。
襄阳庞公少检束,
白发不髡亦不俗。
世所奔趋我独弃,
我已有馀彼不足。
鹿门有月树下行,
虎溪无风舟上宿。
不识当年捕鱼客,
但爱长康画金粟。
杜口如今不复言,
庞公为人不曲局。
东西有人问老翁,
为道明灯照华屋。
五言七言正儿戏,
三行五行亦偶尔。
我性不饮只解醉,
正如春风弄群卉。
四十年来同幻事,
老去何须别愚智。
古人不住亦不灭,
我今不作亦不止。
寄语悠悠世上人,
浪生浪死一埃尘。
洗墨无池笔无象,
聊尔作戏悦我神。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看到枯木和古器,感到一丝黯淡,尽管古器存在,却已没有古代的弦乐可传。袖中虽有南风之手,但又有谁来倾听和传播呢?风流人物的风采是否已经在正始年间落幕?时间的流逝让一切变得模糊,人生如梦,黄菊盛开的山头里,酒的缺乏使人感到意兴阑珊。
接着,诗人提到庞公的诗,回顾自己放弃世俗纷扰的选择,生活在平静中。鹿门月下、虎溪舟上,诗人追忆捕鱼的日子,钟情于画作。如今的他不再言语,庞公的品格不屈从于世俗。东西方有人向老翁询问人生道理,诗人认为诗歌的形式不拘泥于五言七言,偶尔的三行五行同样有趣。
他自述性格不饮酒却能陶醉,如同春风拂动万物。四十年来与幻影共存,年老时不必去区分愚与智。古人虽不在世间,却从未消失,自己虽然不作诗,却依然存在。寄语世人,人生如浪,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尘埃。洗墨无池,笔无象,诗人作戏来愉悦自己的精神。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轼读了《渊明传》后写的,表达了他对陶渊明等隐士精神的向往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淡然与感慨。
苏轼的《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通过对古器与枯木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忆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诗中,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古器的存在却没有弦乐的空虚感,暗示着文化传承的艰难与失落。
接着,诗人以“南风手”比喻春风,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然而,面对时间的流逝,诗人又显得无奈,通过对黄菊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酒的渴望,它们成为了情感寄托的对象。
庞公的出现引入了隐士的主题,诗人自况与庞公相似,选择了与世俗绝缘的生活。诗中“我已有馀彼不足”,道出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漠,表达了一种自得其乐的心境。后半部分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浪生浪死一埃尘”来形容人生的短暂,强调人生的无常与虚幻,最终达到一种超然的境地。
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与对生活的独到见解。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古文化的追思,更能体会到他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南风手”)、对仗(如“世所奔趋我独弃”)等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与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古文化的追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