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3:35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作者:苏轼 〔宋代〕
山色横侵蘸晕霞,
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
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这首词描绘了山色映衬着霞光,湘江水面上风平浪静,吐露出寒冷的花朵。远处的树林和房屋散落,依稀可以听到啼叫的乌鸦。梦中回到故乡,却不知有多少条路要走,酒醒后南望,恍如隔着天涯。明月照耀着千里平沙,令人感到一阵悠远的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歌、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苏轼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闻名,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被贬黄州期间。在此期间,他常常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借自然景色抒发内心情感。
这首词在意境上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的情感。开篇以“山色横侵蘸晕霞”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接着“湘川风静吐寒花”,通过风静花寒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之后的“远林屋散尚啼鸦”,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追忆,乌鸦的啼叫更添一份悲凉之感。
“梦到故园多少路”一句,表露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酒醒后的“南望隔天涯”,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遥不可及的哀伤。最后一句“月明千里照平沙”将全诗升华,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沙滩,仿佛在指引着作者的思绪,让人感受到一种横跨千里的宁静与孤寂。
整首词既有自然美,又充满了人文情怀,深刻而细腻,展现出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深邃思想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的孤独感,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梦到故园多少路”中的“多少路”指的是什么?
A. 具体的道路
B. 思念的路途
C. 旅行的次数
D. 生活的经历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思念
C. 兴奋
D.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