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9:38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作者: 苏轼 〔宋代〕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
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
惟有西湖波底月。
霜后长淮已经变得宽阔,我只能空听那潺潺的水声在清流中呜咽。佳人依旧在唱着醉翁的词,四十三年如电光般转瞬即逝。草头上的秋露滑落如珠,三五岁的小姑娘正好二八年华。我们都曾是识翁的人,唯有那西湖的波底映着的月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情,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期,时值其被贬黄州的时期,表达了对友人欧阳修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西湖的意象,既是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苏轼在追忆昔日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时所作,诗中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开篇“霜余已失长淮阔”,意境开阔,表现出一种对时光的敏感与惋惜。随着诗意的深入,佳人唱着醉翁的词,传递出一种对过往的留恋与感慨。四十三年如电抹,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也是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草头秋露流珠滑”描绘了秋天清晨露珠滑落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柔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最后一句“惟有西湖波底月”,以月亮作为结尾,象征着永恒与不变,暗示着即使人事沧桑,唯有自然与情感是永恒的。
整首诗浑然天成,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时间和友谊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豁达的胸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自然的描绘,展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友谊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四十三年如电抹”中的“电抹”比喻什么?
诗中“佳人犹唱醉翁词”提到的“佳人”指代谁?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包括哪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