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时间: 2025-04-27 03:39:38

诗句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9:38

原文展示: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作者: 苏轼 〔宋代〕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
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
惟有西湖波底月。


白话文翻译:

霜后长淮已经变得宽阔,我只能空听那潺潺的水声在清流中呜咽。佳人依旧在唱着醉翁的词,四十三年如电光般转瞬即逝。草头上的秋露滑落如珠,三五岁的小姑娘正好二八年华。我们都曾是识翁的人,唯有那西湖的波底映着的月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淮:指长江,形容江面宽广。
  • 潺潺:形容水流声。
  • 佳人:美丽的女子,诗中指的是指代某位女性。
  • 醉翁词: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诗句。
  • 四十三年如电抹:形容时间飞逝,四十三年转眼即逝。
  • 盈盈: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

典故解析:

  • 醉翁: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因其作品《醉翁亭记》而著名,诗中提及他,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情,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期,时值其被贬黄州的时期,表达了对友人欧阳修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西湖的意象,既是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苏轼在追忆昔日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时所作,诗中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开篇“霜余已失长淮阔”,意境开阔,表现出一种对时光的敏感与惋惜。随着诗意的深入,佳人唱着醉翁的词,传递出一种对过往的留恋与感慨。四十三年如电抹,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也是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草头秋露流珠滑”描绘了秋天清晨露珠滑落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柔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最后一句“惟有西湖波底月”,以月亮作为结尾,象征着永恒与不变,暗示着即使人事沧桑,唯有自然与情感是永恒的。

整首诗浑然天成,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时间和友谊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豁达的胸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余已失长淮阔:霜降后,长江的浩瀚已无法再见。
  • 空听潺潺清颍咽:只能听到清澈水流的声音,感到一种无奈。
  • 佳人犹唱醉翁词:佳人仍在吟唱醉翁的诗句,传递出对往昔的怀念。
  • 四十三年如电抹:四十三年的时光如同电光般一闪而过,令人感慨。
  • 草头秋露流珠滑:草尖上的秋露如珠子般滑落,描绘自然的美丽。
  • 三五盈盈还二八:形容年轻女子的青春美丽,时光轮回。
  • 与余同是识翁人:与我同样是识得欧阳修的人,表达共鸣。
  • 惟有西湖波底月:唯有西湖的月光依旧常在,象征着不变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电光,强调其快速流逝。
  • 对仗:如“草头秋露流珠滑”与“佳人犹唱醉翁词”,形成美妙的音韵和节奏。
  • 拟人:将“秋露”描述为“流珠”,让自然生动起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自然的描绘,展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友谊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秋冬的来临,暗示时光的流逝。
  • 清流:代表清澈的心境,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佳人:象征着青春与美好,连接着个人情感和社会关系。
  • 西湖月:象征着永恒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对美好回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四十三年如电抹”中的“电抹”比喻什么?

    • A. 时间短暂
    • B. 记忆模糊
    • C. 自然现象
  2. 诗中“佳人犹唱醉翁词”提到的“佳人”指代谁?

    • A. 苏轼
    • B. 欧阳修
    • C. 一位美丽的女子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包括哪些?

    • A. 秋露
    • B. 西湖
    • C.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 李清照的《如梦令》:反映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涉及到月亮的意象,但苏轼更注重时光与友谊的感慨,而李白则强调孤独和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传》: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 《宋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便于对比与学习。

相关查询

九日书怀 九日阻雨晚晴二首 九日 九日与诸曹友同登显灵宫阁 九日过圆觉庵值蓼洲叔出示登高诗次韵 九日姑苏台酬卢蒲江赵静斋钱竹岩诸名胜 九日写怀 其五 九日陈秋官明之邀赏菊 九日登八咏楼同仲兄作 九日同郁大夫白子泛舟石湖登高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武昌起义 辞趣翩翩 热效应 术结尾的成语 切切于心 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庭 子法 白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不死之药 乛字旁的字 海外扶余 荜路蓝蒌 鼠齿苋 攴字旁的字 井结尾的成语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