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37
新城道中二首
作者: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东风知道我想要去山上旅行,它吹断了屋檐下积累的雨声。
山岭上的晴云披着像絮一样的帽子,树梢上初升的太阳挂着铜制的铃铛。
野桃花含笑,竹篱笆也显得短小,溪边的柳树自摇,沙滩上的水显得清澈。
西边的山村人家一定最快乐,煮芹菜、烧笋子,款待春耕的农人。
我的身世悠悠,这次行程,我在溪边放下缰绳,听溪水的声音。
散落的木材害怕见到砍树的斧头,疲惫的马儿想听到卷帙的铃声。
细雨中及时的茶户让人高兴,深山中长官的清爽更让人心旷神怡。
人间的岐路有多少,不妨去桑田问问耕作的农夫。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常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情感。
创作背景:苏轼在任职期间游历各地,尤其在新城一带的山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生活的悠然,因而创作了这首诗,表达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新城道中二首》描绘了苏轼在山间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景象。诗中首先通过“东风”引入春天的气息,暗示着一种希望与向往。接下来的描写中,晴云、初日、野桃、溪柳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富有生机的自然画卷。
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人们在春天耕作的乐趣与快乐,传递出一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在“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一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生活描写,展示出农家生活的恬静和幸福。
在情感上,诗人将自己的身世与自然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的最后两句“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则引人深思,询问人生的选择与方向,充满哲理。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展示了自然的美与人类生活的和谐。
诗词测试:
诗中“东风”代表什么季节?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诗中提到的“煮芹烧笋”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A. 复杂的生活
B. 朴实的乡村生活
C. 城市的快节奏
D. 奢华的宴请
第八句“西崦人家应最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快乐
C. 忧愁
D. 惆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