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8:30
七月十四日雨後,毗陵郡圃荷桥上纳凉
作者: 杨万里
荷叶迎风听,荷花过雨看。
移床桥上坐,堕我镜中寒。
在七月十四日的雨后,坐在毗陵的荷花桥上,微风吹拂着荷叶,仿佛在倾听着什么;雨水过后,荷花显得更加娇艳动人。我把床移到桥上坐下,映入水中的倒影,竟让我感到一丝寒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在毗陵任职之时。诗中描绘的夏日雨后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夏日雨后场景。诗人站在荷桥上,身处自然之中,细腻地观察着荷叶和荷花的变化,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开篇以“荷叶迎风听”引入,生动展示了夏日微风中,荷叶轻轻摇曳的情景,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荷花过雨看”,则通过雨后荷花的娇艳,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热爱。
后两句“移床桥上坐,堕我镜中寒”,则将诗人自身的感受融入到自然景物中,通过镜面般的湖水映照出自己的倒影,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寒意。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言简意赅,却情深意切,体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精神风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荷叶迎风听”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荷花在阳光下
B. 荷叶在风中摇摆
C. 湖水波动
诗人将床移到哪里享受凉风?
A. 树下
B. 桥上
C. 家中
“堕我镜中寒”中的“镜”指的是什么?
A. 镜子
B. 水面
C. 玻璃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强调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不同的视角,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杨万里及其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