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时间: 2025-07-28 00:07:39

诗句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

斜汉朦胧。

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

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07:39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作者:纳兰性德 〔清代〕


原文展示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
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
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霜夜里,白色的绒絮时常被惊动,扑面而来的冷空气让人感到刺骨。
斜挂的银河在朦胧的夜色中显得模糊不清,寒冷的空气逼得帐篷里的火焰显得微弱而不红。
香气四溢的篝火和翠绿的被子,让我在闲适中感到些许无聊,回头望向西风呼啸的方向。
在这宁静的夜晚,何处传来稀疏的钟声?那一朵灯花,似乎在梦中绽放。


注释

  • 严霜:严寒的霜,形容夜晚的寒冷。
  • 拥絮:指白色的绒絮被风吹动。
  • 斜汉:指斜挂的银河。
  • 毡帷:毛毡制的帐篷,形容寒冷的环境。
  • 香篝:香气扑鼻的篝火。
  • 翠被:绿色的被子,象征温暖。
  • 疏钟:稀疏的钟声。
  • 灯花:指灯光或灯的光芒。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整体情景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寒冬夜景相呼应,反映了诗人在严冬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17),字容若,号秋水,满洲人。清代著名词人,才华横溢,被誉为“词宗”。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尤其是在北方寒冬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在严寒环境中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回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以“严霜”“霜空”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与凄清。诗中“斜汉朦胧”一句,不仅描写了银河的模糊,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而“冷逼毡帷火不红”则形象地体现出环境的恶劣,火焰微弱,象征着生活的困境。随后,“香篝翠被浑闲事”一句,虽有温暖的物品陪伴,但诗人却感到无聊,体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最后一句“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则将诗的意境带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钟声的稀疏与灯花的梦幻,给人一种朦胧的想象,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似乎在暗示着生活中的无常与梦幻。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修辞,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严霜拥絮频惊起:寒霜覆盖着白絮,时常被惊动,暗示环境的寒冷与不安。
  2. 扑面霜空:冷空气扑面而来,增强了寒冷的感受。
  3. 斜汉朦胧:银河在夜空中斜挂,朦胧的景象加深了孤独感。
  4. 冷逼毡帷火不红:寒冷逼近,火焰显得微弱,象征生活的艰难。
  5. 香篝翠被浑闲事:篝火温暖,翠被环绕,反而显得无所事事,情感显得空虚。
  6. 回首西风:回头看看西边的寒风,带着思绪与回忆。
  7. 何处疏钟:钟声传来,显得稀疏,增添了孤寂感。
  8. 一穗灯花似梦中:灯光如同梦中般朦胧,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灯花”,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冷逼”表现寒冷的侵袭。
  • 对仗:如“香篝翠被”对“严霜拥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寒冷环境中的孤独感,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严霜:象征寒冷与孤寂。
  • 斜汉:代表宇宙的浩瀚与时间的流逝。
  • 香篝:温暖的象征,带来一丝安慰。
  • 灯花:象征希望与梦幻。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自然景色,还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追求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严霜拥絮”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春天
    • B. 寒冷的霜夜
    • C. 炎热的夏季
  2. “斜汉朦胧”中的“斜汉”指的是哪个天体?

    • A. 太阳
    • B. 月亮
    • C. 银河
  3. 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温暖舒适
    • B. 孤独寒冷
    • C. 热闹繁华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1. 纳兰性德《采桑子》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纳兰更侧重于冬夜的孤寂,而李清照则注重春日的柔情。

  2. 温庭筠《更漏子》:同样描绘夜景,表现思念之情,风格上更加婉约细腻。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不同季节、不同情境下对情感的不同表达与诠释。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纳兰性德研究》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纳兰性德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赵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路口回望方山 饯赵子直制置阁学侍郎出帅益州,分"未到五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首 观棋感兴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腴亭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万安道中书事德三首 送赵民则少盐提举二首 西府直舍盆池种莲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疋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逮逮 拿贼见赃 包含城的成语 余俗 剥蚀 折文旁的字 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飞虎跳 忍饥受渴 牙字旁的字 自高其功 包含旦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迎养 晖范 贪位取容 包含集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