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8:45
采桑子 其二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春来偏是恹恹地,瘦了蛮腰。
卸了云翘。便不魂销意也销。
开帘悄向东风约,明日花朝。
怎负今宵。小簸春心似酒潮。
春天来临时,我却感觉无精打采,
连那纤细的腰肢也显得消瘦。
卸下了头上的云彩,心中也不再有梦幻的意念。
轻轻拉开窗帘,偷偷对东风约定,
明天是花朝节,怎能辜负今夜的美好呢?
轻轻摇动的春心如同酒潮般起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花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花的盛开,古人常以此节日进行春游、赏花。诗中提到的“东风”,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作者介绍:
郭则沄(1760-1849),字云卿,号秋江,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人间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恰逢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可能正处于情感激荡的时刻,表达了对春天和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采桑子 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开头“春来偏是恹恹地”一句,便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奈与惆怅,春天的到来并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愉悦,反而让他感到萎顿。接下来的“瘦了蛮腰”,不仅是对自己身材的感慨,也是对心情的反映,仿佛春天的温暖让他倍感孤独。
“卸了云翘”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卸下伪装,坦诚面对内心的情感,显示出一种无所依托的脆弱感。“便不魂销意也销”,将心中的梦幻与现实的无奈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失落。
在“开帘悄向东风约,明日花朝”中,诗人试图与春风约定未来的美好,似乎在期望明天能带来新的希望。然而,“怎负今宵”一句让人感受到一种矛盾,既想珍惜当前的美好,又感到未来的渺茫。这种情感如同“春心似酒潮”,波动起伏,恰如青春的情感复杂而深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内心的孤寂,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恹恹”指的是:
A. 精力充沛
B. 无精打采
C. 开心快乐
D. 轻松自在
“明日花朝”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忧愁
B. 春天的盛开
C. 过去的回忆
D. 秋天的到来
诗中“春心似酒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情感稳定
B. 情感波动
C. 完全无情
D. 只有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风格上较为婉约,而郭则沄的《采桑子》则多了一份惆怅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