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9:29
细言
作者:雍裕之 〔唐代〕
蚊眉自可托,蜗角岂劳争。
欲效丝毫力,谁知蝼蚁诚。
这首诗的意思是:蚊子的眉毛是可以轻易托起的,而蜗牛的角又何必去争斗呢?想要微薄的力量去效仿,谁又知道蝼蚁的真实用心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蚊”、“蜗”和“蝼蚁”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小生物,象征微小而不起眼的事物,表达了对微小事物的哲思。
作者介绍: 雍裕之是唐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以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见长。生活于盛唐时期,受到当时文化繁荣的影响,诗风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细言》创作于唐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微小事物的思考与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细言》通过对小生物的描写,隐喻了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态度与行为。诗人用蚊子的眉毛和蜗牛的角来说明世间万物的微小与脆弱,暗示人们不必为了小事而争斗。诗中“欲效丝毫力”一句,表达了对那些试图用微薄力量去追求名利的讽刺,凸显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的盲目与无知。整体上看,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细微之处,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态度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微小事物的存在,表达了对争斗无意义的批判,倡导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蚊眉自可托”反映了什么?
A. 人们的争斗
B. 微小事物的轻盈
C. 大自然的力量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争斗的重要性
B. 微小事物的哲思
C. 对名利的追求
“欲效丝毫力”中的“丝毫”指的是什么?
A. 非常大的力量
B. 微小的力量
C. 不同的力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鹿柴》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而在《细言》中,雍裕之则通过对微小事物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中争斗的反思,二者都体现了淡泊名利的主题,但侧重点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