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1:35
谢君临郡府,越国旧山川。
访道三千界,当仁五百年。
岩空驺驭响,树密旆旌连。
阁影凌空壁,松声助乱泉。
开门得初地,伏槛接诸天。
向背春光满,楼台古制全。
群峰争彩翠,百谷会风烟。
香象随僧久,祥乌报客先。
清心乘暇日,稽首慕良缘。
法证无生偈,诗成大雅篇。
苍生望已久,回驾独依然。
感谢您来到郡府,游览了越国的古老山川。
我寻访道理于三千世界,追求仁德已五百年。
山岩空灵,马蹄声回荡,树木茂密,旗帜飘扬。
阁楼的影子映在空中,松树的声音伴随潺潺的泉水。
打开门便见初始的圣地,阐释佛理接通诸天。
无论向左向右,春光都洒满大地,楼台依旧保持古制。
群山争相展现色彩,百谷齐聚风烟。
香象伴随僧人已久,祥瑞的乌鸦提前将客人迎接。
在闲暇的日子里清心寡欲,恭敬地仰慕美好的缘分。
法理的无生偈已成,诗篇也已完成。
苍生期待已久,我归去时依旧如故。
作者介绍:皇甫冉,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活跃于中晚期,以其婉约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皇甫冉游览法华寺时,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奉和独孤中丞游法华寺》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充满了对自然和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古山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开篇以“谢君临郡府”引入,带有一种礼赞的语气,随即转向对越国山川的描写,表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先贤的追思。
诗中对山水景色的细腻刻画,使人如身临其境:岩石的空灵、树木的茂密、阁楼的影影绰绰都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尤其是“松声助乱泉”,将自然的声音与泉水的流动结合,展现了诗人耳畔的韵律之美。
同时,诗中将佛教哲理融入自然景观,表现出对宗教的思索与敬仰。最后几句“法证无生偈,诗成大雅篇”更是将个人的思索上升到一种哲学高度,表明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大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在意象的安排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特有的风格和诗人对人生、自然及宗教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佛教哲理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展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精神追求。
诗词测试:
《奉和独孤中丞游法华寺》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香象”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