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50
《庐山歌送至弘法师兼呈薛江州》
作者:皇甫冉
释子去兮访名山,
禅舟容与兮住仍前。
猿啾啾兮怨月,
江渺渺兮多烟。
东林西林兮入何处,
上方下方兮通石路。
连湘接楚饶桂花,
事久年深无杏树。
使君爱人兼爱山,
时引双旌万木间。
政成人野皆不扰,
遂令法侣性安闲。
释子(指和尚)离开了,去寻找著名的山川,
禅舟在水面上安然漂浮,继续向前行驶。
猿猴啼叫,愁怨着明月,
江水浩渺,弥漫着浓烟。
东林西林,究竟通向何方?
上方下方,有条石路相连。
连绵的湘水与楚地相接,盛满了桂花,
而这里年深日久,却没有杏树的影子。
使君与爱人都兼爱这山,
时常在万木之间引着双旌。
政令平和,民众与自然不相扰,
于是让法师与朋友们的心性安闲。
作者介绍:皇甫冉,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与人情世态。他的风格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常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多游山玩水,探寻名山大川。诗中表达了对庐山的向往和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庐山歌送至弘法师兼呈薛江州》是一首描写庐山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开篇“释子去兮访名山”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对和尚前往名山求道的追随与祝福。接下来的描写如“猿啾啾兮怨月”,生动刻画了山中猿猴的孤独与哀怨,暗示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诗中对“东林西林”的探问,体现了对庐山复杂地形的好奇,同时“通石路”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条通向宁静之地的希望与期待。接下来的“连湘接楚饶桂花”不仅展现了庐山的美丽风光,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富饶的赞美。
最后几句则表现了对世俗政治的淡然态度,强调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人心向善、安宁和谐的社会理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人文情感,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具有浓厚禅意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庐山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友人的眷恋与告别。诗中流露出对禅宗思想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释子指的是哪个角色?
诗中提到的“猿啾啾”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主要是哪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