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0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作者: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张良未曾虎啸时,虽家道破落也不闻哀叹。
大海之中获得壮士,击败秦朝的博浪沙。
报恩于韩虽未成功,天地间却已为之震动。
他潜匿于下邳,岂非智勇之士?
我来圯桥之上,怀念古人英风。
唯见碧水流淌,曾经没有黄石公。
叹息此人已去,徐泗一片萧条空旷。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701年,卒于762年。李白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而闻名,被称为“诗仙”。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体情感与自然景观,强调个体的自由与洒脱。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创作于李白游历下邳时,受到历史人物张良的启发,表达了对张良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李白对理想和豪情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张良的怀念,展现了李白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反思。诗中提到的张良,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谋士,也是李白心中理想的象征。他的故事与李白的心境相互交融,形成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点出张良的处境,虽然家道中落,却不以此为恼,而是展示了其非凡的志节。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张良在历史舞台上的壮丽表现,强调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张良的怀念,感慨历史英雄的离去,带有一丝惆怅。诗的最后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现实的无奈。全诗运用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传达出李白对英雄的敬仰与对历史的沉思,体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尤其在描述张良的智勇时,诗人通过“沧海得壮士”生动地传达了壮士的稀有与伟大。同时,诗中的叹息与怀古情怀展现了李白内心的惆怅与对英雄的向往。
诗的主题是对历史英雄张良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李白对英雄气概的钦佩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豪情与智慧的结合。
张良在诗中被称为哪个字?
诗中提到的“沧海”象征什么?
李白通过诗中哪个意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