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时间: 2025-05-07 16:10:42

诗句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0:42

原文展示: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吕温 〔唐代〕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白话文翻译:

在贞元十四年,干旱严重,看到权贵之家移植芍药花。
广阔的原野和青垄逐渐被尘土覆盖,汲水、开园每天都在进行。
四月时节,花儿盛开,权贵们却只顾着移植芍药,
却不知有多少人忧虑国家的疾苦呢?

注释:

  • 贞元:唐代的一个年号,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
  • 权门:指权贵之家。
  • 芍药:一种花,常用于装饰,象征富贵。
  • 汲井:汲水,取水的意思。
  • 青垄:青翠的田垄。

典故解析:

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特别是对于干旱的无奈和对权贵的讽刺。诗中提到的“权门”与“忧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那些只顾个人享乐的权贵的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温,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在贞元十四年,因干旱导致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写权贵的奢侈生活与民众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评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干旱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却又因干旱而变得荒凉的景象,开篇“绿原青垄渐成尘”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接着通过“汲井开园日日新”表现出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仍努力生活的状态。诗人在描写权贵移植芍药时,流露出一种讽刺和无奈,暗示这些人只关心个人享乐,完全忽视了国家的困境与民众的苦难。最后一句“不知忧国是何人”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不满与愤怒,既是对权贵的指责,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无奈呼喊。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原青垄渐成尘”:描绘干旱导致的环境变化,原本生机勃勃的田野渐渐被尘土覆盖,暗示社会的衰败。
  2. “汲井开园日日新”:尽管环境恶劣,人们仍然在努力汲水和开垦园地,体现出民众的勤劳与坚韧。
  3. “四月带花移芍药”:在四月花开的季节,权贵们却忙于移植花卉,表现出他们的奢侈与对自然的无视。
  4. “不知忧国是何人”:直言权贵对国家困境的漠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不满在此句中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对比:环境的荒凉与权贵的享乐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社会的不公。
  • 象征:芍药象征着富贵与奢华,而干旱则象征着困境与苦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批判,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与对权贵的讽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芍药:象征着权贵的享乐与奢华。
  • 尘土:代表着干旱带来的苦难与环境的变迁。
  • 井水:象征着民众的生存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权门”指的是? A. 农民
    B. 平民
    C. 权贵
    D. 士人

  2. “四月带花移芍药”中“移”的意思是? A. 移动
    B. 种植
    C. 摘取
    D. 观看

  3. 此诗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A. 经济繁荣
    B. 民众疾苦与权贵享乐
    C. 文化交流
    D. 自然灾害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感慨。

  • 《登高》通过更为宏观的视角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与吕温的具体场景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相关查询

题坡公赠郑介夫诗三首 落花怨十首 灯夕 再和四首 再次竹溪韵 题宋谦父诗卷 挽徐吏部二首 满江红·老子年来 杂咏一百首 其九十六 樊通德 赠谢子杰校勘六言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公 民脂民膏 包含缞的词语有哪些 指泼 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髟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玄裳缟衣 和柔 不知何许人 花烛红妆 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疑阻 赏不当功 巫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