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1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4:47
闲居杂兴三首
作者: 高翥
杜鹃休忉忉,布谷休聒聒。
无田不须耕,无家自能活。
行藏莫非时,造化安可夺。
更放心地宽,出门行路阔。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杜鹃鸟停下了鸣叫,布谷鸟也不再喧闹。没有田地也不必耕作,没有家也能生活。行走和藏身都随时而定,造化又怎能强求?更应放宽心态,出门在外的道路也宽广无阻。
作者介绍:
高翥(约1030-1080),字子韶,号澄江,宋代诗人。高翥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恬淡、悠然的情怀。
创作背景:
《闲居杂兴三首》创作于宋代社会较为安定的时期,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一种闲适与自得。诗中反映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念。
《闲居杂兴三首》是高翥的一首经典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全诗以自然界的声音作为开篇,杜鹃和布谷的叫声在这里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并不在意世俗的繁忙与劳作,强调“无田不须耕,无家自能活”,展示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是对物质的淡泊,更是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此外,诗中提到“行藏莫非时”,深刻揭示了顺应自然和时势的重要性,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诗人相信造化是不可强求的,因此更应该放宽心态,勇敢走出家门,迎接生活的无限可能。在诗的结尾,“出门行路阔”不仅是对外界的开放态度,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清新自然,情感上恬淡悠远,展示了高翥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闲适的生活态度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超然物外的哲理思考。诗人以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倡导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杜鹃和布谷的叫声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噪音
B. 宁静
C. 忧伤
D. 欢快
诗中“无田不须耕”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努力工作
B. 随性而活
C. 追求财富
D. 忍耐生活
“行藏莫非时”的意思是:
A. 行走和藏身都要有时机
B. 行走没有必要
C. 藏身是可选的
D. 行走不再重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陶渊明的《饮酒》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间的自然描写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高翥的《闲居杂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位诗人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对内心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