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6:23
西湖杂兴二首
作者: 高翥 〔宋代〕
十三楼寺早餐饭,
六一泉寺晚咏歌。
坐断竹风无暑气,
乳禽鸣处绿阴多。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湖游玩时的情景与感受。
第一句提到在十三楼寺吃早饭,第二句则说在六一泉寺吟唱晚歌。接着,诗人坐在竹林里,微风轻拂,感到丝丝凉意,最后一句描绘了在绿荫下听到鸟儿鸣叫的宁静场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高翥,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翥游览西湖期间,西湖作为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早餐与晚歌,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西湖杂兴二首》意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的开篇以“早餐饭”与“晚咏歌”两组对比,展现了作者在寺庙中度过的一天。早餐与晚餐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平淡,但在这个平淡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作者通过“坐断竹风无暑气”的描写,传达出了夏日竹林中的清凉感受,令人不禁想象那种惬意的生活场景。最后一句“乳禽鸣处绿阴多”,则用鸟鸣声和绿荫的画面,描绘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人身处繁华喧嚣的时代,却能在西湖的自然美景中找到内心的宁静,这种追求在当时的文人中具有普遍意义,反映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象和寺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两个寺庙分别是哪个?
A. 十三楼寺和六一泉寺
B. 白堤寺和雷峰寺
C. 龙井寺和孤山寺
“坐断竹风无暑气”中的“竹风”指的是什么?
A. 竹笛的声音
B. 竹子间的微风
C. 竹子的生长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生活
B. 宁静生活与自然美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古诗词的深入解析和背景知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