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时间: 2025-05-07 18:14:46

诗句

酒渴思茶漫扣门,那知竹里是仙村。

已闻龟策通神语,更看龙蛇落笔痕。

色瘁形枯应笑屈,道存目击岂非温。

归来独扫空斋卧,犹恐微言入梦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4:46

原文展示:

酒渴思茶漫扣门,那知竹里是仙村。
已闻龟策通神语,更看龙蛇落笔痕。
色瘁形枯应笑屈,道存目击岂非温。
归来独扫空斋卧,犹恐微言入梦魂。

白话文翻译:

我渴望饮茶,随意地敲响门扉,没想到这里竟是仙人的村落。
我已经听说龟甲可以通神,接下来更想看龙蛇的笔迹。
面色憔悴,形体枯瘦,想必我应当自嘲;
道理存在于眼前的所见,难道不温暖吗?
归来后我独自清扫空荡荡的书房,
仍然害怕那微妙的言辞会扰乱我的梦境。

注释:

  • 酒渴思茶:渴望饮茶的状态,表露出内心的渴望和无奈。
  • 竹里是仙村:竹林中隐藏着的仙人居所,象征着世外桃源。
  • 龟策:古代用龟甲占卜的工具,此处指代通神的能力。
  • 龙蛇落笔痕:指神灵所留下的笔迹,代表着深奥的道理。
  • 色瘁形枯:形容人的面容憔悴,体态消瘦。
  • 道存目击:指的是通过眼睛所见所闻来体察道理。
  • 微言:细微之言,可能影响梦境的言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诗文成就卓越而被誉为“苏东坡”。在政治上,苏轼历任多个官职,但因政治斗争多次遭贬。其诗词作品兼具豪放与细腻,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诗人常常在自然环境中寻求精神的寄托和内心的平静。在一次偶然的访客中,他感受到了仙人般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间烦恼的逃避和对道理的追寻。

诗歌鉴赏: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中,苏轼通过与仙人相会的经历,探讨了人类对超越世俗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诗的开头描绘了他渴望饮茶的情景,这种渴望不仅是生理上的需求,更是心灵对宁静的渴望。接着,诗人揭示了这个竹林中隐藏的仙人村落,传达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仿佛在暗示人们在纷扰的尘世中仍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宿。

在中间部分,诗人提到“已闻龟策通神语,更看龙蛇落笔痕”,这句显示了他对古老智慧的敬畏与向往,龟甲和龙蛇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象征着智慧和神秘。这一部分的意象深刻,反映了诗人对道理的思考和对宇宙万象的探讨。

最后两句,诗人归来后,独自扫荡空斋,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状态,似乎在思索自己在尘世中的位置与价值。即便在这片宁静中,诗人仍然担忧微言细语会打扰到自己的梦境,反映出他对内心宁静的珍视。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调,搭配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从容与智慧,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酒渴思茶漫扣门:诗人渴望饮茶,随意敲门,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期待。
  2. 那知竹里是仙村:没想到这里竟是隐秘的仙人居所,传达出惊喜与奇妙。
  3. 已闻龟策通神语:提到古代占卜的工具,象征着智慧与神秘,暗示对真理的追寻。
  4. 更看龙蛇落笔痕:想要看到神灵的笔迹,象征着道理的深邃和难以捉摸。
  5. 色瘁形枯应笑屈:自己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表示对世事的无奈和自嘲。
  6. 道存目击岂非温:强调道理存在于眼前的所见所闻,带来内心的温暖。
  7. 归来独扫空斋卧:回到家中,独自清扫空荡的书房,反映出孤独的境遇。
  8. 犹恐微言入梦魂:担心细微的言辞会影响自己的梦境,表达对内心宁静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蛇落笔痕”,用龙蛇象征神秘的笔迹,增强了诗意。
  • 拟人:诗中提到的“微言”似乎有生命,能影响梦境,赋予抽象概念以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使得诗歌更加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在世俗中的孤独与对真理的渴望,表现出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理想。通过与仙人的相会,诗人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超越尘世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人间的欢愉与烦恼。
  • :象征宁静与心灵的平和。
  • 竹里:隐喻自然与世外桃源。
  • 龟策:代表智慧与占卜的神秘。
  • 龙蛇:象征着力量与神秘的笔迹。
  • 空斋:代表孤独与思索的空间。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A. 酒
    B. 茶
    C. 食物
    D. 梦

  2. 诗中提到的“龟策”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权力
    D. 美德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索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自由与欢乐的追求,但更加豪放与奔放。
  • 杜甫《月夜忆舍弟》:着重于思乡与忧虑,情感更为沉重。
  • 陶渊明《饮酒》:展现隐逸生活的恬淡与闲适,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这些作品在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示了不同诗人对人生不同方面的感悟与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青溪 鹧鸪天 北海 鹧鸪天 张牧石收得朱沤尹先生落叶词手稿,索题 鹧鸪天 丁亥暮春重建母墓 鹧鸪天 登釜山复亭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十七 鹧鸪天 舟次富阳 鹧鸪天 夏日偕燕婷南沙访些雩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二 乙亥二月积雨初晴,胶柏街楼居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奉送 打草惊蛇 蹶跌 包含衡的成语 满山遍野 肉字旁的字 三耳秀才 徇纵 公斤 提手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高文典策 車字旁的字 过临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