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桄榔杖寄张文潜一首时初闻黄鲁直迁黔南范淳

《桄榔杖寄张文潜一首时初闻黄鲁直迁黔南范淳》

时间: 2025-05-02 08:14:54

诗句

睡起风清酒在亡,身随残梦两茫茫。

江边曳杖桄榔瘦,林下寻苗荜拨香。

独步倘逢勾漏令,远来莫恨曲江张。

遥知鲁国真男子,独忆平生盛孝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4:54

原文展示:

桄榔杖寄张文潜一首时初闻黄鲁直迁黔南范淳
作者:苏轼

睡起风清酒在亡,身随残梦两茫茫。
江边曳杖桄榔瘦,林下寻苗荜拨香。
独步倘逢勾漏令,远来莫恨曲江张。
遥知鲁国真男子,独忆平生盛孝章。


白话文翻译:

醒来时风清气爽,酒已无存,身在梦中恍惚迷茫。
在江边拖着桄榔杖,身子瘦弱,林下寻觅香草的种苗。
独自漫步,若遇到勾漏的事情,远道而来的人不要怨恨曲江的张氏。
遥想鲁国的真男子,心中独自怀念往日的盛世和孝道。


注释:

  • 桄榔杖:一种用桄榔树制作的手杖,象征老年和闲适。
  • 勾漏令:可能指一种曲折的事情或抉择,具体含义不明,可能与个人经历有关。
  • 鲁国:指春秋时期的鲁国,鲁国以礼乐文明著称,诗中提到的“真男子”意指有道德风范的人。
  • 盛孝章:盛行的孝道,指重视孝道的行为和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独特,影响深远。苏轼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但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被贬至南方期间。在此时期,苏轼的诗词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此诗特别描绘了他对友人张文潜的寄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诗歌鉴赏:

《桄榔杖寄张文潜一首时初闻黄鲁直迁黔南范淳》是苏轼在晚年的一首写景抒怀之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思绪。首句“睡起风清酒在亡”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然而“酒在亡”则隐含着失落与无奈,显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整个诗歌通过“江边曳杖桄榔瘦”及“林下寻苗荜拨香”的描写,表现了苏轼在自然中寻求慰藉的状态。

诗中“独步倘逢勾漏令”似乎是一种对生活琐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中的种种际遇的淡然态度。最后两句则引出了对鲁国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仰慕,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对于道德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睡起风清酒在亡:醒来时风和日丽,但酒已喝尽,暗示生活的无常与失落。
  2. 身随残梦两茫茫:身心仍在梦中徘徊,感到迷茫,暗示对往昔的回忆。
  3. 江边曳杖桄榔瘦:在江边徘徊,手杖瘦弱,象征着年老体衰,也映衬出诗人的孤独。
  4. 林下寻苗荜拨香:在林下寻找香草的苗,表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
  5. 独步倘逢勾漏令:若独自漫步遇到一些麻烦事,暗示人生中难免遭遇曲折。
  6. 远来莫恨曲江张:朋友远道而来,鼓励对方不必怨恨,体现了宽容与友谊的珍贵。
  7. 遥知鲁国真男子:提到鲁国的人,表达对理想人格的钦佩。
  8. 独忆平生盛孝章:怀念自己一生中重视孝道和品德的经历,表现出内心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边曳杖”和“林下寻苗”,在形式上形成对称。
  • 比喻:将人生的经历比作梦境,表现出对现实的思考。
  • 象征:桄榔杖象征着年老,空酒瓶象征着失去的美好。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桄榔杖:象征老年与闲适,寄寓了对生活的思考。
  • 江边:自然的宁静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香草:象征生活中的细腻与美好,显示诗人的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睡起风清酒在亡”中的“亡”字意为: A. 消失
    B. 失去
    C. 亡故
    D. 结束

  2. “江边曳杖桄榔瘦”中的“曳杖”指的是: A. 走路
    B. 拖着手杖
    C. 挥舞手杖
    D. 站立

  3. 诗中提到的“鲁国”主要象征: A. 古代国家
    B. 道德理想
    C. 个人经历
    D.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另一首名作,表现了豪放与洒脱。
  •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是苏轼的作品,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苏轼的作品相比,杜甫的诗更强调国事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表现出沉重的社会责任感,而苏轼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两者风格各异,但都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桄榔杖寄张文潜一首时初闻黄鲁直迁黔南范淳》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查询

柳梢青(柳) 洞仙歌(题真) 南乡子(赋十四弦) 玉楼春 玉楼春 玉楼春(海棠题寅斋挂轴) 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 喜迁莺 喜迁莺(代人吊西湖歌者)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可望而不可及 齲字旁的字 包含屯的成语 恒时 八竿子打不着 衣狐坐熊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唱票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厄字旁的字 毖勅 青盖 包含绍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帘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繞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