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鱼

《鱼》

时间: 2025-07-28 17:32:33

诗句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

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2:33

原文展示: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白话文翻译:

在湖面上游动的小鱼,刚出生时不怕人。自从知道了钩子和饵料,想要再见面就没可能了。

注释:

  • 移鱼子:小鱼在水面游动。
  • 初生:刚出生的,形容小鱼的幼年状态。
  • 不畏人:不怕人,表现小鱼的天真无畏。
  • 识钩饵:知道了钩子和饵料,暗示小鱼经历了捕食的危险。
  • 欲见更无因:想要再见面就没有机会了,寓意失去了原本的纯真。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直接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命初期的隐喻,反映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无知与后来的警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深厚的学识和多才多艺著称,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擅长使用生活中的细节和自然景物进行抒发。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观察。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苏轼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诗中小鱼的无知与后来对危险的认知,象征着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失去与觉醒。

诗歌鉴赏:

《鱼》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小鱼的成长过程,传达了一个关于无知与失去的主题。开头的“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通过描写小鱼在湖中的嬉戏,展现了生命的纯真与无畏。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象征着生命的初始,代表着无忧无虑的状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鱼逐渐认识了钩子和饵料,象征着对外界危险的觉知。这一转变不仅是小鱼的成长,也可以看作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原有的纯真,变得更加谨慎和警觉。诗中最后一句“欲见更无因”,更是点明了这一主题,提醒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一些原本珍贵的东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苏轼通过对小鱼成长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令人深思。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更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湖上移鱼子”:描绘小鱼在湖面游动的场景,展现生命的活力。
    • 第二联“初生不畏人”:强调小鱼的无畏,象征着生命的纯真。
    • 第三联“自从识钩饵”:小鱼经历了危险,暗示成长带来的觉醒。
    • 第四联“欲见更无因”:表达了对失去纯真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拟人:小鱼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类成长过程中的无知与觉醒,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珍贵。通过小鱼的故事,提醒人们在成长中保持纯真。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初始与纯真。
  • 钩饵:象征外界的诱惑与危险。
  • :象征生命的环境,充满了未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鱼在出生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 A. 害怕人
    • B. 不畏人
    • C. 躲避水面
    • D. 依赖母亲
  2. 小鱼识钩饵后,想要再见面会有什么结果?

    • A. 更加容易
    • B. 失去机会
    • C. 不再出现
    • D. 保持距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鱼》更为细腻,侧重对生命的思考,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合欢带 花烛辞 合欢带 合欢带 合欢带 为吴陵宫掌雷赋催妆词 合欢曲 其四 合欢曲 其三 合欢曲 其二 合欢芍药二首奉教作 其一 合欢牡丹三首应教作 其三 合欢牡丹三首应教作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乛字旁的字 两歧 毁誉参半 文字旁的字 危椽 仁义之兵 肉声 支字旁的字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浓墨重彩 谷字旁的字 抔土未干 资鉴 泥猪瓦狗 口字旁的字 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