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9:04
《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一作正月十四日夜)》
——苏轼
澹月疏星绕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观,
一朵红云捧玉皇。
薄雪初消野未耕,
卖薪买酒看升平。
吾君勤俭倡优拙,
自是丰年有笑声。
老病行穿万马群,
九衢人散月纷纷。
归来一点残灯在,
犹有传柑遗细君。
在澄清的月光和稀疏的星星环绕下,建章宫显得格外宁静,仙风轻拂,仿佛带来了御炉散发的香气。侍臣们如同雕鸮一般伫立在明亮的观景台,一朵红云宛如托举着玉皇大帝。薄雪刚刚融化,田野尚未耕种,人们闲适地买酒卖薪,欣赏着繁荣的景象。我的君主勤俭持家,提倡朴素与拙朴,丰收的年头自然充满欢声笑语。即使我已年老多病,仍然在人群中穿行,街道上人来人往,月光洒下。归来时,只见一盏残灯还在闪烁,依稀有传柑的遗留,赠与那位佳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富有个性。
此诗作于元宵节前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宁与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这首诗以清澈的月光和稀疏的星空开篇,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建章宫的仙风和香气,展现了皇家生活的富丽堂皇。接着,诗中描绘了人们在春回大地、薄雪初融的季节中,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繁荣的社会气象。
诗的下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的感受,诗人虽年老多病,但仍愿意在人群中穿行,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收尾,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珍视。
整首诗在欢快的节奏中流露出淡淡的惆怅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苏轼特有的洒脱与深情。
整首诗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社会繁荣的欣喜,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薄雪初消”中的“薄雪”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点?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传柑”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友谊与祝福
C. 权力
D. 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