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1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2:05
危顶裁成九日亭,
蓬瀛透出海峰青。
满前细菊浮樽酒,
四雇凝云簇画屏。
月为情多良夜至,人贪景胜醉魂醒。
风流令尹江山主,此乐同民德已馨。
在高高的山顶上建造了九日亭,
从亭子可以看到蓬莱仙境的青色海峰。
眼前盛开的细菊映衬着酒樽,
四周的云彩凝聚如同画屏。
月光照耀下,情意绵绵的良宵降临,人们因美景而陶醉,心灵却又清醒。
风流的令尹治理着这片江山,此时的欢乐与民众的德行已经和谐相融。
林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他的诗常常反映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九日亭》创作于重阳节期间,诗人借此节日的美好景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民众安康的祝愿。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
《九日亭》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九日亭的优美环境,展示了高远的境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林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诗的开头“危顶裁成九日亭”,以高耸的亭子引入,营造出一种俯瞰大自然的豪情。接着“蓬瀛透出海峰青”,将远处的蓬莱仙境与海峰相结合,给人一种梦幻而宁静的感觉。随后“满前细菊浮樽酒”,细腻的细菊与酒樽交相辉映,体现出节日的欢愉和人们的畅快心情。
整首诗在月色下的情景中,表现了人在美景中所感受到的愉悦与清醒,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的“此乐同民德已馨”则强调了社会的和谐与民众的幸福,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欢愉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众幸福的祝愿。
诗中的“九日亭”象征什么?
“满前细菊浮樽酒”描绘了什么场景?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