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5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9:13
忆昔陶元亮,閒居爱重九。
秋菊虽满园,无钱得沽酒。
怅望平野中,壶浆俄见雠。
开樽对来使,举盏属层岫。
自古节士中,高情复安有。
古人重出处,一往不复又。
俯仰愧前躅,留滞成衰朽。
名玷金闺籍,事落田夫后。
无地可扶犁,有乡但回首。
黄花开已晚,红萸犹可嗅。
闭户无杂宾,独理槽床溜。
我记得以前的陶渊明,闲居时特别喜爱九月。
虽然秋天的菊花满园开放,却没有钱去买酒。
我怅然望着平坦的田野,忽然见到酒壶的影子。
打开酒樽对着来访的客人,举杯与高山相酬。
自古以来,节士中有多少高尚情操呢?
古人重视出处,往往无法再回首。
俯仰之间感到羞愧,停滞不前只会衰老。
名声玷污了金闺的籍贯,事业却落到了农夫的身后。
没有地方可以耕犁,乡村的景象只能回首。
黄花虽然已经开得晚了,红萸却仍可以嗅到香气。
闭门独处无客访,只有我自己在理槽边的流水。
张嵲,宋代诗人,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其诗常蕴含哲理,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九月重阳之际,诗人借重阳节的氛围,抒发对陶渊明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九日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哲理的诗。诗人以陶渊明为引,怀念他那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由闲适的向往。开篇提到陶渊明,既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暗示了自己的困境。诗中的“秋菊虽满园,无钱得沽酒”道出了诗人虽有美景,却无力享受的无奈。
诗中对“平野”的描绘,虽是自然景观,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的“开樽对来使,举盏属层岫”,则是借酒抒怀,与友人共饮的场景,给人一种温暖的情感释放。
诗中反复出现的“高情”与“衰朽”,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破灭。尤其是“无地可扶犁,有乡但回首”,更加突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
最后,诗人在寂静中闭门独处,理槽床的流水,象征着一种清静的内心状态,似乎在追求一种超脱与自在。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思考,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同时,诗中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
张嵲的《九日三首 其二》主要表达了对哪个古人生活的怀念?
诗中提到“无钱得沽酒”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黄花开已晚,红萸犹可嗅”表达了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