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26
谪居屡在陈,从者有愠见。
山荒聊可田,钱矰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放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鸟雀,贫寡发余羡。
持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在流放的日子里,我常常待在陈地,跟随我的人中有些人心怀不满。山上荒凉的地方,勉强还可以耕种,花钱买器具也不算太难。这里的风俗多是火耕,随便放养也比较方便。如今春天还未深,几亩地也足够我耕作。难道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还为了整理这荒凉的宴席。遗落的穗子吸引着鸟雀,贫穷和寡淡使我感到羡慕。明天清晨我将手持耒耜,尽管山上寒冷,容易结霜和冰雹。
“谪居”本身是一个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孤独和无奈。历史上,王守仁(即王阳明)因其政治立场和思想受到贬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此诗。
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1529),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创立阳明心学。其一生经历了多次的政治波折,最终在贬谪中形成了深厚的哲学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守仁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在逆境中依然努力耕作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思考。
本诗以谪居为背景,描绘了作者面对困境的内心世界。王守仁通过对耕作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执着和对自然的热爱。尽管身处逆境,他依然选择面对现实,努力耕作,以求自给自足。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关注,更传达了他对精神生活的渴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示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清晰地表明了诗人不甘于仅仅满足于物质的生存,而是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这种理想生活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对生活的领悟与理解。诗的最后一句“山寒易霜霰”则暗示了自然环境的艰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整体传达了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人因何原因而被贬谪?
A. 政治原因
B. 家庭原因
C. 经济原因
“岂徒实口腹”意指什么?
A. 仅仅满足于吃饱
B. 追求精神生活
C. 不想耕作
诗中“山寒易霜霰”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的温暖
B. 生活的艰辛
C. 冬天的到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守仁的此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描写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王守仁在逆境中寻找内心的平静,而陶渊明则是在理想的田园中追求自由与宁静。两位诗人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