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0:03
作者: 李白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首诗描绘了战斗的激烈与士兵的英勇。经过百次战斗,铁甲已经破碎;城南已经被围困了好几层。突袭敌营,射杀了呼延将军,独自带领残余的骑兵回归。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以抒情、咏史、咏怀及边塞诗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正值国家强盛、边疆频繁用兵的时代。李白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军人精神的赞美和对战争的思考。
《从军行·其二》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和士兵的英勇。诗的开头“百战沙场碎铁衣”通过细致的描写,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展现得淋漓尽致,突显出经历无数次战斗后,士兵身心俱疲的状态。接着,“城南已合数重围”则暗示了战争的复杂和困难,围城的局面让人感受到一种绝望和紧迫感。
在中间的“突营射杀呼延将”中,李白展现了士兵的果敢与决断,突袭敌营,射杀敌将,显示出战士的英勇和聪明才智。最后一句“独领残兵千骑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无奈,尽管带着残兵回归,但仍然是带着胜利的光环。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士兵忠诚与勇敢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展现士兵的英勇与战争的残酷,既有对战士忠诚的歌颂,也有对战争无情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从军行·其二》与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士兵的英勇,但李白偏向于表现个体的英勇和战争的残酷,而王昌龄则更侧重于表达对边疆的思念和对士兵壮志未酬的感慨。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