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皂罗特髻(采菱拾翠)

《皂罗特髻(采菱拾翠)》

时间: 2025-05-03 22:27:01

诗句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

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

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

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

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7:01

原文展示

皂罗特髻(采菱拾翠)
作者:苏轼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
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
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
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一双手采菱拾翠,
绣衾下抱著俱香滑。
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采菱与轻柔的少女形象展开。诗人感叹这个名字的美好,不知是谁能抵挡得住。采菱的动作让人联想起她与使君的亲密关系,仿佛千金都买不来那份珍贵的情感。她的裙裾轻盈,仿佛珍珠般闪耀。她的发髻初成,显得格外动人。真正的采菱,令人怜爱,轻轻拍打着水面,一双手在水中采菱,仿佛在绣衾下搂着香滑的梦。待到京城再去寻找那种情感。

注释

  • 皂罗特髻:指一种古代女子的发髻,常用黑色罗布装饰,显得优雅。
  • 采菱:采摘菱角,常用来比喻女子的柔美与灵动。
  • 使君:古代对官员或贵族的称呼,体现出一种礼遇与尊重。
  • 千金:形容极高的价值或代价。
  • 绣衾:绣有花纹的被子,象征温暖和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多样,风格独特,常融合豪放与婉约的特点。其文学成就影响深远,尤其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具有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皂罗特髻(采菱拾翠)》创作于苏轼的中年时期,正值其仕途波折与情感体验交织之时。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情感深邃的理解。

诗歌鉴赏

苏轼的《皂罗特髻(采菱拾翠)》以其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轻盈。整首诗通过对“采菱”的反复吟唱,营造出一种轻快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氛围。诗中的女子不仅是一个“采菱”的形象,更是情感与美丽的象征。在她的身上,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每一句中,诗人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美丽特征,尤其是她那“正髻鬟初合”的形象,既代表着青春的初成,也暗示着她即将步入婚姻的生活。诗人用“千金买采菱拾翠”强调了爱情的珍贵,显示出这种美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巧思,尤其是“绣衾下抱著俱香滑”一句,既表现了温柔的感情,又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让人感受到那种亲密无间的氛围。最后一句“待到京寻觅”更是给人留下一种期待与希冀,仿佛在暗示着未来的美好可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描绘了女子在水边采摘菱角的情景,感叹这种美丽的名字无人能抵挡。
  • 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强调了她与贵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似乎在暗示某种情感。
  • 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形容她的美丽和价值,千金也买不来这份纯真与美好。
  • 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女子的发髻刚刚整理好,显示出青春的娇美。
  •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真实的采菱,令人怜惜,轻轻拍打水面,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细腻地描绘了她的双手,暗示亲密的情感。
  • 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表达对未来的期待,留有悬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采菱”比喻女子的柔美。
  • 拟人:将采菱的人格化,增强情感的投入。
  • 对仗:句式整齐,形成音乐感,提升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青春与美好的追求,以及对真挚爱情的渴望。苏轼通过对女子采菱的描绘,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角:象征着清纯与自然,代表着女性的柔美。
  • 珍珠:象征着珍贵与美好,体现了对爱情的珍视。
  • 髻鬟:象征着青春与美丽,强调了女子的娇美形象。
  • 绣衾:象征着温暖与柔情,暗示着亲密关系的甜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千金买采菱拾翠”表达了什么?
    A. 爱情的价值
    B. 钱的力量
    C. 友情的珍贵
    D. 美食的诱惑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正髻鬟初合”是指__

  3. 判断题
    诗中的“采菱”仅仅是指一种植物。(对/错)

答案

  1. A
  2. 女子的发髻刚刚整理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女性的柔美与情感。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女性形象,但苏轼的风格更显豪放,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柔婉。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的豪放与《皂罗特髻》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右军初月帖赞 夜宿桥岸 宫词一百首 米元章临笔精日寒二帖赞 胡 其二 得閤门报以予班学士诏复赐衣带因怀初锡倏阅十年感恩纪事二首 其一 夏旱三首 其一 嘉定丁卯余守槜李召远群人见饯於三塔湾偶至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臣民 王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拾的词语有哪些 荣谐伉俪 皿字底的字 穷岩 余波未平 头足倒置 应接不遑 氏字旁的字 流水朝宗 谱第 贝字旁的字 薪金制 人语马嘶 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