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03:12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仆嫌
作者: 苏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回应杨康的请求,他在高丽任职时,曾向朝廷请愿在板桥建立海神庙。诗中提到诗人对这个请求的态度,表现出对庙宇功用的怀疑和对商业活动的关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后,社会动荡,经济变化,诗人对庙宇的建立与商贸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并表达了对庙宇功能的质疑。
此诗表现了苏轼对海神庙建立的深思与反思。开头提到杨康的奏请,带出对南海神的崇敬,但随即转入对庙宇意义的质疑。他用“我欲迁其庙,下数浮空群”暗示了对庙宇与商业之间的矛盾,提到“信非磊落人”则透露出对奏请者的评判,认为其动机并不单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既有海神的威严,又有商业的繁荣,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传统文化与商业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庙宇建立的质疑与对商人的关注,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顷年”指的是:
A. 过去的年份
B. 未来的年份
C. 现在的年份
D. 不确定的年份
“我欲迁其庙”中“迁”字的意思是:
A. 建造
B. 移动
C. 毁坏
D. 设立
该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愉悦
B. 讽刺
C. 怀疑
D. 崇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但苏轼的语言更为洒脱,而杜甫则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沉重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