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谏院题名记

《谏院题名记》

时间: 2025-05-08 02:01:40

诗句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

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

嘉祐八年,刻於石。

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

”呜呼!

可不惧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1:40

原文展示

《谏院题名记》 作者:司马光 〔宋代〕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白话文翻译

在古代,谏言是没有官职限制的,从公卿大夫到工商百姓,都可以进行谏议。汉朝建立以来,才设立了专门的谏官。治理天下的事务,关乎众人的得失,集中在一个官员的言辞上,这个职位的责任非常重大。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应该常常考虑大局,舍弃小节,优先解决紧急问题,后处理缓慢问题,专心为国家着想,而不是谋求个人利益。那些急于追求名声的人,其实和急于追求利益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天禧初年,真宗皇帝下诏设立六名谏官,明确了他们的职责。庆历年间,钱君开始将他们的名字刻在牌匾上,我(司马光)担心时日久远,这些名字会被遗忘。嘉祐八年,我将其刻在石头上。后人将要逐一指点这些名字,评价他们,某人忠诚,某人狡诈,某人正直,某人曲直。唉!这难道不值得担忧吗!

注释

  • :劝谏,指对君主或上级提出意见和建议。
  • 公卿大夫:古代官职,指高官贵族。
  • 汲汲:急切、忙于追求的样子。
  • 真宗: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二位皇帝。
  • 庆历:宋朝的一个年号,指的是北宋的庆历年间。
  • 嘉祐:宋朝的一个年号,指的是北宋的嘉祐年间。

典故解析

  • 汉兴以来:指的是汉朝建立后,开始设立专门的谏官,强调了谏议制度的历史演变。
  • 天禧初:指的是宋真宗时期,说明了谏官设立的具体时间背景。
  • 钱君:指的是钱惟演,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强调了他在谏官名录上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编写《资治通鉴》而闻名,强调治国理政和道德修养。

创作背景:在宋真宗时期,国家的治理和政治风气逐渐受到重视,设立谏官是为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衡,反映了当时对忠诚和正直的追求。

诗歌鉴赏

《谏院题名记》是司马光对谏官制度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文中强调了谏官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他认为,谏官的设立不仅是为了提供意见,更是为了确保国家利益,避免个人私利的干扰。通过对比古代与汉兴后的变化,司马光表达了对政治环境的忧虑,尤其是对名声与利益的追求问题。诗中提到的“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深刻揭示了名与利之间的关系,警示后人要警惕追名逐利的倾向。最后,司马光通过对未来后人的担忧,表达了对谏官名声的珍视,彰显了其对忠诚与正义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谏官制度的总结,也是对后世官员的寄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道德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者谏无官:古代没有专门的谏官,人人皆可谏言,说明谏言的普遍性。
  • 汉兴以来,始置官:自汉代开始才设立专门的谏官,突出制度的建立。
  • 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治理天下的得失集中在一个人的言辞上,强调谏官的重要性。
  • 舍其细先其急:谏官应关注大局,优先处理紧急事务。
  • 呜呼!可不惧哉!:表达对后世评价的忧虑,强调谏官的责任。

修辞手法

  • 对比:对古代与汉代的谏官制度进行对比,突显其变化。
  • 反问:最后的“可不惧哉”以反问形式加强情感的表达,增强警示效果。

主题思想:强调谏官的责任与重要性,警示对追名逐利的反思,呼唤忠诚与正直的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谏官:象征着忠诚与正直,代表对国家的责任。
  • 名与利:体现了人性中对名声与利益的追求,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司马光认为谏官的责任是什么? A. 追求个人名声 B. 维护国家利益 C. 仕途晋升

  2. 古代与汉代的谏官有什么不同? A. 古代没有谏官 B. 汉代谏官数量更多 C. 古代谏官更有名声

  3. 诗中的“呜呼!可不惧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担忧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关于谏言和道德的经典著作。
  • 《资治通鉴》:司马光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强调历史教训。

诗词对比

  • 与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对比,王勃强调个人才华,而司马光则更关注于责任与忠诚的社会价值。

参考资料

  • 《司马光传》
  • 《资治通鉴》原文及解析
  • 《宋代诗词研究》相关文献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失题 千佛岭 寻瘗鹤铭 十想诗十首 其七 江鱼 十想诗十首 其五 枇杷 十想诗十首 其四 樱桃 绝命诗 舟次高良涧 鲁灵光殿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器晚成 拉火 万事俱休 匠门弃材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包含俱的词语有哪些 油光可鉴 人寿保险 省衣节食 鬯字旁的字 海错江瑶 齲字旁的字 瑰称 见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枯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