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5:57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会景亭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景物浩无穷,兹为一都会。
之人心若鉴,万状静相对。
乔林拥砌底,修岭倚窗背。
流云过席上,去鸟出天外。
徐徐杖屦整,蔼蔼效原晦。
来往亦何为,逍遥真乐内。
这片景物广阔无边,此刻我站在这座城市的会景亭。
人们的内心就像一面镜子,万种景象静静地映照在面前。
高大的树木环绕在台阶下,修长的山岭依靠着窗后。
流动的云彩飘过席子,飞鸟从天际飞出。
我慢慢整理着拐杖,心中愈发感到宁静。
来来往往的人们又为了什么呢?
我只想在这逍遥的境地中享受真正的快乐。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他在政治上主张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注重历史教训的总结,倡导以史为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追求内心宁静与逍遥的生活态度。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会景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心境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全诗以“会景亭”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开阔而宁静的视野。诗中通过“心若鉴”这一比喻,传达了人们内心的宁静与外界景象的和谐统一。高大的乔林和修长的山岭构成了一个优雅的背景,流云与飞鸟则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诗人在此刻选择放慢脚步,整理拐杖,享受这一刻的静谧,流露出对逍遥自在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心中的理想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内心的满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人心
B. 飞鸟
C. 自然景物
D. 以上都是
诗中“心若鉴”指的是什么?
A. 心境如镜
B. 心情低落
C. 心情愉悦
D. 心如石头
诗人对逍遥生活的态度是?
A. 忧虑
B. 向往
C. 冷漠
D. 忘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