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0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08:49
朱阑畔。莫愁娇小曾相见。曾相见。翠蛾羞敛,半遮团扇。画梁依旧巢双燕。藏鸦几度垂杨换。垂杨换。桃花临水,那时人面。
在朱红的栏杆旁,别愁那娇小的身影曾经相见。曾经相见,那翠眉轻轻收敛,半遮着手中的扇子。画梁上依旧栖息着双燕,藏在树下的乌鸦几次随着垂杨而换了地方。垂杨之下,桃花映照着水面,那时你我相对的面容。
本诗中涉及的“桃花”典故,源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同时,燕子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情感的归属。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女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风著称。她的诗作多描绘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忆秦娥 有忆》创作于一个充满怀旧情感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忆,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感伤。
《忆秦娥 有忆》是一首充满柔情与忧伤的词。通过对朱阑、翠蛾、双燕等意象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朱阑旁的景象让人联想起昔日的相遇,细腻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诗中对女子娇小身影的描写,展现了对爱的细腻感受与珍惜。双燕栖息在画梁之上,象征着爱情的安定与美好,而藏鸦与垂杨则暗示了对往昔的缅怀与无奈。整首词以“桃花临水”收尾,既是对春天的向往,也是对过往的追忆,情感深邃,意境悠远,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如桃花映水)、拟人(如双燕在梁上栖息)、对仗(如“翠蛾羞敛,半遮团扇”),使得整首词风格清丽、情感真挚。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昔日爱情的追忆与感伤,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朱阑畔中“莫愁”意指什么?
诗中“团扇”的象征是什么?
“藏鸦几度垂杨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宋琬的《忆秦娥 有忆》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李清照则更多展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深沉的感情。两者都在描绘爱情与思念,但风格与意象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