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31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唐代〕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南山上截取竹子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自龟兹。
它在汉地流传,曲调变得奇特,凉州的胡人给我吹奏。
邻居们听后都发出叹息,远方的客人思乡都泪流满面。
世人只懂得听而不懂得欣赏,乐声在长风中飘荡而来。
枯老的桑树和苍松在寒风中飘动,九只雏鸟和鸣,像凤凰在啾啾叫。
龙吟虎啸在这一时刻同时响起,万籁俱寂,百泉相伴着秋天的到来。
忽然乐声又变成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变得暗淡。
调子变化如同春天的杨柳,繁花照耀着眼睛的新鲜。
在岁夜的高堂上点燃明烛,举起美酒,伴随着声曲。
作者介绍:李颀,字季长,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上,吸收了前人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游历的某个时刻,感受到安万善吹奏的觱篥乐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诗中融入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反思,反映出唐代社会的文化多样性。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是一首表现音乐美与乡愁的七言古诗。诗的开头,作者通过对觱篥的来源、形式和音色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渊源。此乐器源自龟兹,流传至汉地,说明了音乐在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融合。凉州的胡人吹奏的曲调,使人感受到异域风情的独特之美。
在诗中,李颀通过对邻居和远客反应的描绘,表现了音乐带来的共鸣与情感的共振。叹息与泪水交织,展现了思乡之情的深刻。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情感。
随着诗的深入,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修辞,描绘了乐声在风中飘荡的情景,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龙吟虎啸、万籁俱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意境,使人感受到音乐与自然的共鸣。
最后,诗的尾声提到岁夜高堂,传达了在欢聚时刻与音乐相伴的愉悦感,形成了情感的高潮,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这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展示了李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音乐表现了乡愁与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与音乐的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李颀
C. 杜甫
D. 王维
觱篥乐器的起源是哪个地方?
A. 汉地
B. 龟兹
C. 凉州
D. 上林
诗中“龙吟虎啸”用来形容什么?
A. 自然景观
B. 音乐的震撼力
C. 诗人的心情
D. 节日的庆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