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时间: 2025-05-01 23:31:19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诗句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雪片阔 一作:云片阔)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31:19

原文展示

轮台城头夜吹角,
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
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
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
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
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
沙口石冻马蹄脱。
雪片阔一作云片阔,
亚相勤王甘苦辛,
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

白话文翻译

在轮台城头,夜晚的号角声响起,
轮台城北的旄头已经落下。
昨夜的羽书已经送到渠黎,
单于已经驻扎在金山的西边。
戍楼向西望去,烟尘弥漫,
汉军扎营在轮台的北面。
将领们举着旄头,西出征,
清晨时分,号角声响起,军队开行。
四周鼓声轰鸣,雪海翻滚,
三军齐声呐喊,阴山为之震动。
敌军气势如虹,扎营在云端,
战场上白骨缠绕着草根。
剑河的风急,雪片飞舞,
沙口石冻,马蹄难以行走。
雪片飞舞,誓言为国家尽心尽力,
甘愿忍受艰苦,誓将平息边疆的尘埃。
自古青史谁人不见,
如今的功名胜过古人。

注释

  • 轮台:古代边疆城市,位于今新疆地区。
  • 旄头:旄是用毛制成的标志,代表军队的出征。
  • 羽书:用羽毛写的信件,古时用于传递消息。
  • 单于:指匈奴的首领,代表敌人。
  • 戍楼:守卫边疆的楼台,负责观察敌情。
  • 伐鼓:用鼓声激励士气,鼓声轰鸣。
  • 阴山:指古代的山脉,常用于形容战争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生年不详—公元712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山西人。他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悲壮,具有豪放的风格。

创作背景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创作于岑参受命于边疆出征时,是对当时汉朝与匈奴交战的描写,诗中表现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与对国家的忠诚。

诗歌鉴赏

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一首充满战争气息的边塞诗。诗中描绘了轮台城的夜晚,号角声响起,战士们准备出征的情景。诗的开头通过描写角声和旄头的落下,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紧接着通过羽书的传递,展示了敌我之间的局势。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先是描写敌情,再是汉军出征,最后以战场的惨烈结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忠诚。岑参运用生动的意象,如“雪海涌”、“白骨缠草根”,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与士兵们的悲壮。

诗中“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功名的反思与对战士们努力拼搏的赞美,强调了当下的荣耀与历史的对比,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写,更是对英雄精神的歌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轮台城头夜吹角:夜晚的号角声在轮台城头响起,预示着战斗即将开始。
  2. 轮台城北旄头落:旄头的落下象征着军队的出征。
  3. 羽书昨夜过渠黎:前方的消息通过羽书传来,显示出战局的紧迫。
  4. 单于已在金山西:敌军单于已经在金山的西边集结,暗示即将发生的冲突。
  5. 戍楼西望烟尘黑:戍楼上观察到敌军的烟尘,显示出战争的临近。
  6. 汉军屯在轮台北:汉军在轮台北方集结,准备迎战。
  7. 上将拥旄西出征:将领举着旄头,带领军队向西出征,展现出激昂的气氛。
  8. 平明吹笛大军行:清晨时分,号角和笛声响起,军队开始行进。
  9. 四边伐鼓雪海涌:四周的鼓声激烈,仿佛雪海在翻涌,气氛愈加紧张。
  10. 三军大呼阴山动:三军齐声呐喊,震动了阴山,表现出士气的高昂。
  11. 虏塞兵气连云屯:敌军的气势如虹,营地扎得如云般密集。
  12. 战场白骨缠草根:战场上白骨与草根交缠,展现出战争的惨烈。
  13. 剑河风急雪片阔:剑河的风急,雪片飞舞,描绘了恶劣的天气环境。
  14. 沙口石冻马蹄脱:沙口的石头结冰,马蹄难以行走,说明了环境的艰难。
  15. 雪片阔一作云片阔:雪片飞舞,象征着严酷的战争环境。
  16. 亚相勤王甘苦辛:亚相为国尽心尽力,承受艰难困苦,表达忠诚。
  17. 誓将报主静边尘:誓言为君主平息边疆的纷争,表现了士兵的决心。
  18.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自古以来的英雄谁人不见,现在的功名更加辉煌,强调了当下的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海涌”,将战争的激烈比作波涛汹涌的海面,增强了视觉冲击。
  • 对仗:如“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阴山动”,赋予山脉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展现边疆将士的豪情壮志与忠诚,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表现出当时士兵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轮台:象征边疆的防线,代表着国家的安全。
  • 号角:象征着战争的号召,激励士兵出征。
  • 白骨: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死亡,警示着战争的悲剧。
  • 雪片:象征着战争的恶劣环境,也反映了士兵的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羽书”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军旗
    C. 食物
    D. 兵器

  2. 诗中提到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A. 汉族
    B. 匈奴
    C. 鲜卑
    D. 塞族

  3.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功名的反思? A. 轮台城头夜吹角
    B. 自古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C. 雪片阔一作云片阔
    D. 四边伐鼓雪海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在王昌龄的《出塞》中,诗人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美与战士的豪情,但更侧重于抒发思乡之情。而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则更集中于战争的紧迫与决心。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边塞诗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边塞诗选》

以上是对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意义与艺术魅力。

译文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 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 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 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 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 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 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 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 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柳长春 柳长春 题日暮倚修竹图 柳腰轻 其四 观邢郎演剧 柳腰轻 嘉树堂席上赠刘姬 柳腰轻 赠妓和柳屯田韵 柳腰轻 柳腰轻 柳腰轻 其三 元夕,是岁始开火树之禁 柳腰轻 其二 题陶侣侄所持王生山茶蛱蝶图扇 柳腰轻 其一 偶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搬的词语有哪些 多财善贾 无胫而至 热核武器 門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彐字旁的字 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听行从 重活儿 闭门读书 十字街口 敬贤重士 齊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包含触的词语有哪些 麻纻 黧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