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4:13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我本是楚地的狂人,唱着凤求凰的歌,嘲笑孔子的教义。手中持着绿玉杖,早晨在黄鹤楼告别。为了寻找仙人,我不怕路途遥远,一生都喜欢游览名山。庐山的秀美在南斗星旁边,像屏风一样的九叠云层铺展。影子落在明湖上,青黛的光辉闪烁,金色的阙前有两座高峰耸立,银河像瀑布一样倾斜,遥望着香炉瀑布。回首崖壁和重叠的山峰高耸入苍穹,翠绿的影子与红霞映照着朝阳。鸟儿无法飞到那遥远的吴天,登高望远令人壮观天地的广阔。大江浩浩荡荡,奔流不息,黄云万里随风而动,白浪翻滚如雪山。乐于吟唱庐山之谣,因为庐山而兴起。闲暇时看石镜,清净我心,谢公曾经路过的地方青苔已没。早已服下还丹,心中无世俗情,琴心三叠,道理渐渐形成。遥见仙人身在彩云之中,手中握着芙蓉,向玉京进发。愿意提前飞升九天之上,愿与卢敖同游太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他以豪放不羁、飘逸洒脱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人生的哲思。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创作于李白在庐山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寄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作,展现了李白对庐山壮丽景色的热爱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开篇自我介绍,表明了其狂放不羁的个性,紧接着用“凤歌笑孔丘”的比喻,突显了对孔子教义的嘲讽,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庐山以其独特的风景、云雾缭绕的环境,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展现了他对仙人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银河倒挂”、“香炉瀑布”等,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李白在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早服还丹无世情”,进一步表达了他追求超脱的心态,渴望与仙人共游的理想。这种超然的思想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庐山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豪放的情感,展现了李白独特的个性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现了李白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基调。
李白在诗中自称为哪一类人?
诗中“黄鹤楼”象征着什么?
“银河倒挂三石梁”中的“银河”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什么情感?
答案: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