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5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58:10
作者: 汪莘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惜馀春蛱蝶引春来,
杜鹃趣春归。
算何如桃李,
浑无言说,
开落忘机。
多谢黄鹂旧友,
相逐落花飞。
芳草连天远,
愁杀斜晖。
谁向西湖南畔,
问亭台在否,
花木应非。
看孤山山下,
惟说隐君庐。
想钱塘春游依旧,
到梨花寒食隘舟车。
寻常事,不须惆怅,
暮雨沾衣。
惜春的蛱蝶引领春天到来,
杜鹃鸟乐于春天的归去。
与桃李相比,
它们都无言以对,
开落之间似乎忘却了情绪。
多谢黄鹂这位旧友,
相伴着飞舞的落花。
远方的芳草连绵不绝,
在斜阳的照耀下令人愁苦。
谁在西湖南畔,
询问亭台是否存在,
花木应该是不再的吧。
看孤山山下,
只说隐居的君子住在这里。
想起钱塘春游的情景依旧,
到梨花盛开的寒食节,舟车交错。
寻常的事,不必感到惆怅,
就让暮雨打湿衣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莘,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惜馀春》是在春天即将结束之际,诗人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惜别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八声甘州·惜馀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以“惜馀春蛱蝶引春来”引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用“杜鹃趣春归”表达了春天的归去让人惋惜。诗中提到的桃李树,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对比的对象,诗人感叹它们的“浑无言说”,似乎在表达对繁华背后无言的淡淡忧伤。
黄鹂作为旧友,与落花共飞,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珍惜友情的情感。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感受到斜晖下的忧愁,提到“谁向西湖南畔,问亭台在否”,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
后半部分提到“看孤山山下”,隐喻着隐居的理想生活,诗人渴望在静谧中寻求内心的安宁。“想钱塘春游依旧”则是对春天美好回忆的追溯,诗人在此处似乎放下了惆怅,接受了自然与生活的无常。
整首词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宋代词人的风采。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哲思与柔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超然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蛱蝶”象征什么?
诗人为什么对“桃李”感到惋惜?
诗中提到的“西湖南畔”指的是什么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