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首 其二

《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6:23:33

诗句

昔时陪二贤,缨冕会神仙。

一去驰江海,相逢共播迁。

无因千里驾,忽睹四愁篇。

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23:33

原文展示:

昔时陪二贤,缨冕会神仙。
一去驰江海,相逢共播迁。
无因千里驾,忽睹四愁篇。
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

白话文翻译:

曾经陪伴那两位贤者,身披华丽的官服,与神仙相会。
一旦离去,奔向江海,偶然相逢,共同经历迁移的苦楚。
没有理由驾车千里,忽然看到那四首愁苦的诗篇。
观看与吟诵的欢乐又有什么用呢,欢乐最终只能徒增伤感。

注释:

  • 缨冕:缨是帽子上的饰物,冕是古代官员的冠帽,合起来指代官职和地位。
  • 神仙:指代理想的境界或高人,象征着超脱的生活。
  • 驰江海:奔赴江河海洋,形容远行。
  • 四愁篇:可能指代具体的诗篇,表达忧愁的情感。
  • 怆然:悲伤的样子,形容心中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嗣立,唐代诗人,以擅长描写山水、抒发情感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与好友张岳州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时的感伤。诗中通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叙述与友人分别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开头两句“昔时陪二贤,缨冕会神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境界。接下来的“相逢共播迁”则暗示了人生的流动与变迁,虽有聚散,但仍保留着美好的记忆。

在“无因千里驾,忽睹四愁篇”中,诗人突如其来的悲伤情绪,暗示着离别的无奈与愁苦。最后两句“览讽欢何已,欢终徒怆然”则是对离别的深刻反思,表明即使有欢愉的相聚,最终也难掩离愁的伤感。全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时陪二贤:回忆过去与两位贤者的相伴,暗示美好的时光。
  2. 缨冕会神仙:身具官职,与高人相聚,象征理想的生活。
  3. 一去驰江海:离开后奔波远行,表达人生的无常。
  4. 相逢共播迁:共同经历迁移,体现了人生的苦乐。
  5. 无因千里驾:没有特定理由,暗示离别的突兀。
  6. 忽睹四愁篇:看到忧愁的诗篇,反映内心的感受。
  7. 览讽欢何已:即使吟诵欢乐又有什么意义。
  8. 欢终徒怆然:欢乐终究只带来伤感,感慨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昔时陪二贤,缨冕会神仙”展现了对称的美感。
  • 象征:缨冕和神仙象征地位与理想,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向往。
  • 反问:最后两句以反问形式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使读者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全诗主要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悲伤,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缨冕:象征地位与权力。
  • 神仙:代表理想与超脱。
  • 江海:象征人生的旅程与变迁。
  • 愁篇:体现忧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贤”指的是谁?

    • A. 两位诗人
    • B. 两位贤者
    • C. 两位官员
  2. “无因千里驾”中的“无因”指什么?

    • A. 没有原因
    • B. 有理由
    • C. 随意
  3. 最后的“欢终徒怆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伤感
    • C. 忧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首 其二》:二者皆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但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之气,而韦嗣立则更显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西湖留别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寄之 小舫 访陶公旧宅 赠谈客 闲坐 南院 春眠 井底引银瓶 吴宫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谐辞给 并耕 包含句的成语 严冽 髟字旁的字 陈霸先 铺谋定计 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研精极虑 生字旁的字 钮镣 拿班作势 乙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囊萤照雪 不可多得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