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8:48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苏轼 〔宋代〕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轻风压着云朵,像是要贴着水面飞去;
乍然放晴的池馆中,燕子们争着去泥土里筑巢。
沈郎多病,身子虚弱得难以御寒。
沙滩上听不到鸿雁传来的消息,
竹林间偶尔听到鹧鸪的鸣叫。
这种情感,唯有落花能知晓!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个人的遭遇使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苏轼晚年的某个春天,正值其被贬的时期,心境较为沉重。词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人的关心。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景象,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开篇的“风压轻云贴水飞”,形象地勾勒出春天轻柔的气息,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然而,随着词句的发展,诗人的情感转向沉重,尤其是提到“沈郎多病不胜衣”,不仅关切朋友的健康,也隐含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苦闷。接着,“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的意象,构成了一种孤独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与外界的隔绝与疏离。
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则是情感的升华,落花不仅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无常,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共鸣,落花虽美,却难以久留,正如人生的苦乐交织。整首词运用简练的语言,巧妙的意象,体现了苏轼对友人的关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面上描绘春日的风景,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表现出孤独与忧愁交织的复杂情感,传达出一种对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沈郎”是谁?
“乍晴池馆燕争泥”中的“乍晴”是什么意思?
诗歌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