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沧浪亭诗

《游沧浪亭诗》

时间: 2025-04-27 18:56:44

诗句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

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彻底清。

探讨不遗幽士力,招邀难得主人情。

波间渔父还知否,已挂朝冠不濯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6:44

原文展示:

游沧浪亭诗
作者: 曾几 〔宋代〕

丘壑园林得我惊,
兹游便足了馀生。
飞来嶓冢横空翠,
流出沧浪彻底清。
探讨不遗幽士力,
招邀难得主人情。
波间渔父还知否,
已挂朝冠不濯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我在沧浪亭游览时的感受,真是让我惊叹的山川园林,这次游览让我觉得足以满足我余生的追求。飞来的高山恰似在空中倚翠而立,流出的沧浪河水清澈见底。与志同道合的隐士交流探讨,我毫不遗憾;但能邀请到的主人却是多么难得。在波浪之间,渔夫是否还知道,自己已经换上了朝官的帽子,不再是那位悠然自得的渔者了呢?

注释:

  • 丘壑:指山丘和沟壑,形容山水风光。
  • 兹游:此次游览。
  • 嶓冢:指高耸的山峦,常用来形容雄伟的景象。
  • 沧浪:指清澈的水流。
  • 幽士:指隐士,志趣高洁的人。
  • 朝冠:古代官员的帽子,象征地位和权威。
  • 不濯缨:指不沾水,形容渔夫的自在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伟,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风景。

创作背景:

《游沧浪亭诗》是曾几在游览沧浪亭时所作,沧浪亭位于苏州,因其秀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诗作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与人文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游沧浪亭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开篇“丘壑园林得我惊”,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山水景色的震撼与惊叹,表现出其与自然深切的共鸣。接着,诗人用“飞来嶓冢横空翠”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山峰,形象生动,令人仿佛置身于那壮观的自然之中。

“流出沧浪彻底清”则通过清澈的水流传达了一种宁静与透彻,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明与淡泊。接下来的两句“探讨不遗幽士力,招邀难得主人情”则表现了诗人与隐士的交流与心灵的契合,隐士代表着一种高洁的生活理想,而“主人情”则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

最后以“波间渔父还知否,已挂朝冠不濯缨”结束,传递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思考,渔父从悠然自得的生活转变为官场的束缚,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在山水之间折射出对人生的思索,情感深邃而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隐逸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丘壑园林得我惊:诗人在山水园林中感到惊叹,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
  2. 兹游便足了馀生:此次游览使我觉得人生的追求已得到了满足。
  3. 飞来嶓冢横空翠:高耸入云的山峰如飞来的翠绿,形象生动。
  4. 流出沧浪彻底清:清澈的水流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明澈。
  5. 探讨不遗幽士力:与志同道合的隐士交流探讨,不留遗憾。
  6. 招邀难得主人情:能邀请到的朋友难得,反映人际关系的珍贵。
  7. 波间渔父还知否:渔夫是否知道自己已经换上了官服。
  8. 已挂朝冠不濯缨:渔夫不再是自由的人,象征世俗生活的束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飞来的翠绿,形象生动,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如“探讨不遗幽士力,招邀难得主人情”,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清澈的水流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渔夫则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渔夫的自在与自己的处境,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隐士:代表高洁的人生态度,象征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渔父:象征着简单、自在的生活,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对山水的感受是怎样的? A. 失望
    B. 惊叹
    C. 忧伤
    D. 无所谓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渔父”象征着___

  3. 判断题:诗中的“沧浪”是指清澈的水流。 (对/错)

答案:

  1. B
  2. 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曾几的《游沧浪亭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曾几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精髓。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曲江道中二首 其一 途中杂题六首 喜晴 寄吴吏部三首 其一 送赵成都五首 答审知见贻 闻潘衡有婢出适安福传其法造墨甚精孙温叟捧 代简琛卿 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观音像送莫万 次韵郑季奕见寄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揭的词语有哪些 执鞭坠镫 小字头的字 绊手绊脚 齲字旁的字 白玉映沙 熟绎 能开头的成语 靣字旁的字 阿其所好 牛字旁的字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保底 十二道金牌 甘字旁的字 祗勤 就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